——莫里哀《伪君子》读书笔记
荒谬、可笑、无语是我初读此书时的感受。
我惊诧于一个本就身无分文的人竟然可以靠着自己的哄骗技术在一个这样的贵族家庭中混得风生水起,洗脑的水平堪比当今的传销,具有相当大的迷惑与害处。最一开始的伯奈尔夫人就是被迷惑的人之一,她将与自己最亲近的家人说得一无是处,甚至大发雷霆,对伪君子答尔丢夫却是毕恭毕敬,一度把他夸得天花乱坠,从一个方面来说,她对于答尔丢夫的认知仅限于他是一个虔诚的教徒,虽说他只是一个渺小的人,但戴上了宗教的高帽子就不一样了,另一方面,答尔丢夫本人就以他这么多年的行骗经验和洞察力抓住了她思想的封建性以及她对宗教的敬畏之心,对症下猛药,得手颇为容易。
还有同样被骗的奥尔恭先生,从他出场时的言行就已经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俨然一个中毒已深之人。他全然不顾妻子发烧放血,甚至只字未提,张口只问答尔丢夫的现状,即便答尔丢夫吃得好睡得香,他也仍然觉得他可怜,后面甚至要将自己疼爱的女儿与瓦赖尔的婚约毁了,将其嫁给答尔丢夫,不惜为了气自己的家人,为了捍卫他自己的大男子主义,为了安抚他所认为的答尔丢夫的纯洁的灵魂而将自己的家产全都赠与他,将自己家庭中的内部矛盾再次深化。这简直是荒唐啊,我当时就觉得一个人居然可以蠢到这种地步,连这么重要的决定都下得这么草率。后来细想,冲动可能是一个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奥尔恭所处的社会与现在是天差地别的,他本就是封建贵族的一员,而这部书写于17世纪,在那个时代,天主教会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大肆地向人们宣传封建迷信思想,以至于人们都忘记了反抗,他也是其中一员,他深深信服上帝,信服答尔丢夫浑身上下尽是高尚的才德,是全世界离上帝最近的人。因此我也渐渐看到了这部书背后的意义,虽说这是一部喜剧,但其讽刺意味很浓,他通过这么几幕的剧,以小见大,宛如管中窥豹一般让我感受到了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那种存在于上流社会与教会之中的种种虚伪与贪婪的可怕,尤其是答尔丢夫本人的伪善,更是值得被批判的。
在本部书中开头的几次人物矛盾都是围绕着这个所谓的正人君子答尔丢夫,这为答尔丢夫的出场加足了火力,但这还不够鲜明,毕竟还只算是侧面描写,我认为全书中最能体现答尔丢夫形象的就是他两次与欧米尔夫人的见面,这简直就是整幕剧中最具代表性的片段,许是中西方说话方式的不同,我读来略感肉麻,也对答尔丢夫本人的形象更加深有感触。他打着上帝的幌子将自己本身的色性改头换面,把与欧米尔夫人的会面说成是上帝的恩典,将自己提到一个堪比圣人的高度,然后做着最下流肮脏的事,对欧米尔夫人动手动脚,恬不知耻地求欢,轻描淡写地跨过了所谓的伦理道德的界线,真是难得一见的虚伪。在达米斯愤怒地将答尔丢夫的恶行告诉奥尔恭时,他不但不信还要将自己的儿子赶出去,这是何等的糊涂啊,为证明达米斯的话,无奈之下,欧米尔夫人与丈夫协商后设了个局,这就是欧米尔夫人与答尔丢夫的第二次见面,这一次的答尔丢夫显得更加狡猾更加心急,奥尔恭躲在暗处细细观察着这一切,最终的结果让他大跌眼镜,懊悔万分,怒火中烧。被揭穿的答尔丢夫,眼看自己无法继续行骗,立刻露出了狡诈狰狞的面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奥尔恭告到了王爷那里,并且添油加醋,欲将奥尔恭置于死地并将他所有的财产据为己有,这就是所谓的虔诚的教徒?其实本身答尔丢夫的形象就不像他口中的苦行主义者,他肥头大耳,满脸横肉,面色油亮,像极了当今的好利贪官。说到当今,深读此书,曾让我三番两次不由自主地将思绪从那个遥远的时代牵扯至今,那是来自一个即将踏上社会的少年内心最本真的召唤,也是抛开了旧时代之后面对现实面对当下最直观而深刻的意味。每个时代都总有那么一些人,藐视正义,代表着邪恶贪婪与虚伪,纵然历史背景在不停地更换也依然存在,他们狠辣、狡猾,以毒他人而丰己之私囊,以他们的方式适应着这个时代的变化,陷人民于苦难之中,多少人已在官位,私下却做着那般龌龊肮脏之事,日日以虚伪之面示人,只是再没有人如莫里哀将这个时代的黑暗写得那般透明露骨,再没有人将这个社会笼罩的玄色帘子有力地撕开,至少,是没有多少人敢于突破外层的条条框框去直面它,因此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莫里哀对于那个时代的意义和重要性。
就我个人而言,他的作品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浮于文字表面带给人的震撼力,也不仅仅在于直指那个时代不可思议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当这些文字直击灵魂之时让你生发的对现实的揣测与深思。即使世事若水,心却从未被埋没,我想他便是这样的莫里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