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红楼梦》读后感

作者:刘藜文
主要内容

《红楼梦》读后感

初读《红楼梦》,懵懵懂懂,对书中的内容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此书描述了一个大家族由富贵堂皇走向没落衰败的故事,可是如今再读《红楼梦》才对那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有所感悟。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这首《枉凝眉》便是书中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子让人为贾宝玉演唱的第三首曲子,预示了金陵十二钗的第三人,即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悲情。俩人虽是两情相悦,但寄人篱下,年幼多病注定了黛玉敏感多愁的性格,宝玉一个无心的举动,一句无意的话就可以让她终日垂泪叹息,而宝玉也因她整天牵肠挂肚,枉自嗟叹,换来的却是封建观念的打压,让这段才子佳人的爱情被扼杀在了萌芽阶段,连结果都没有。怪只怪黛玉太过痴情,过早地将自己全部的情感都寄托在宝玉的身上。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她又怎经得起这险恶世道的反复无常地折腾,她的静静等待,等来的却是一场空,万念俱灰的她用无力的手拾起见证过昔日她与宝玉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诗词话语,放入那火盆里,一点一点地任熊熊的火焰将它们烧灼成灰,而她的心也一同随它们燃尽。泪已尽,念已断,了却尘缘。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的宝玉,他的疯癫顽劣好似只有黛玉才能看懂,前世的奇缘,今世的劫难,让他这翩翩才子遇到了黛玉这般“颦颦”女子,与他心心相悦。宝玉“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的性格也难逃世俗的束缚,未能与自己心中所爱的人长相厮守。当他得知心爱之人已含恨而终,香消玉殒时,他的心也万念俱灰般没有了形,他便与那疯癫道人和那个和尚一同走了,了却了所有的风尘杂事,彻底断了俗缘。

“一笑倾城,再笑倾城”这句话恰好用来形容薛宝钗。她美丽动人,生的高贵,也聪慧,懂得如何说话,机灵的他更得人喜欢。她明白这世道险恶,也懂得如何去生存,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却又好像什么都没得到,可叹造化弄人……

读一本《红楼梦》,品百味人生,恰似那一曲“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名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