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
读书报告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173010067
姓名:曾小芮
一、序论
《菊与刀》此书由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撰写。她是20世纪初少数的女性学者,同爱德华·萨皮尔提出最早的文化形貌论,认为文化如同个人,具有不同的类型与特征。她的理论对文化人类学,特别是对文化与个性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其著作中提出的问题与关怀,至今仍受到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重视与关注。
1944年,二战快要结束,日本败局已定。为了制定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大政方针,华盛顿委托本尼迪克特对日本进行研究,她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参阅大量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写成报告,该报告推断出的结论是:日本政府会投降;不需要攻击日本本土;应极大限度保留日本政府机构,保存天皇。战争结束,美国政策同这位文化人类学家意见一致,事实发展也如她所料。
1946年,本尼迪克特把这份报告整理成书出版,立刻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1949年初被译成日文,1949年至1951年,日本几家杂志约请专家举行座谈,对此书进行评论,有的并出版了特集。据统计,此书日译本自1948年出版后至1996年,重印超过100次,印数超过230万册。
1951年《菊与刀》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1982年出版的一本介绍“日本学”名著的书中称赞《菊与刀》是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文化人类学者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至今,《菊与刀》已被翻译成30种语言,销售逾3000万册。
二、本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任务——研究日本
第二章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第四章明治维新
第五章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
第六章报恩于万一
第七章“情义最难接受”
第八章洗刷污名
第九章人情的世界
第十章道德的困境
第十一章自我修养
第十二章儿童学习
第十三章投降后的日本人
【核心观点】
*等级制(万物各安其位,各得其所)
*负恩者(人生来受恩,终生负恩)
*义务、对社会的义理(有恩必报)
*对名誉的义理(爱惜羽毛,有仇必报)
*人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道德困境(道德冲突、耻感文化)
*自我修养(打破矛盾,随心所欲不逾矩)
*儿童教育(幼儿和成人教育的不连续性是矛盾的根源)
*其他(明治维新、战争中的日本人,战败后的日本人)
【解读】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在以此命名本书时,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由此入手,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既抓住了日本文化细致的地方,又将它置于东方文化与太平洋岛屿文化的人类文化学视野里,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作为本书潜在中心,层层铺开,实力并重,准确犀利地写出了日本特有的“耻”文化。第三章中更是用实质性分析,列举了大量事例和传说故事,为其提炼观点,提供充足的证据和材料。例如《四十七士》中的家臣,入赘女家的“婿养子”等等传说故事。全书夹叙夹议,抛开了对樱花、茶道、武士道等煽情描述,更多是对家庭关系、精神信仰进行白描式的对比,诸如美国人和日本人看待健康、物质、战争宣传、家族关系等的不同观念。
【名家评价】
对于这些观点,有些日本社会学者评价很高,认为表现了“深刻的洞察力”。有些日本历史学者则不同意,认为作者把特定时代、特殊社会集团的社会心理当作“日本人”的普遍心理,在方法论上有非历史的和超阶级的缺点。评价虽然不同,影响很大则是事实。
死并非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存在。
——村上春树
日本是个极其矛盾的民族,柔美的花与刚烈的刀可以同时被人尊为至美而刚柔相济。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本尼迪克特所著的《菊与刀》,在对日本文化深感好奇的西方人中影响力最为深厚。她着力阐述日本传统文化之二元性,她也领悟到了这种矛盾性。
——三岛由纪夫
读过《菊与刀》的许多日本学者,至少我所知道的,无不交口称赞它的资料丰富。《菊与刀》具有至今那么多(外国人写的有关日本的)书都没有的新鲜感受和深刻尖锐的分析。我希望所有的日本人都要读这本书。——日本著名学者川岛武宜
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是一个隐藏在“暖昧”表象之下,无与伦比的单一民族集团性和不择手段的进取性的国家。不管“菊”也好,“刀”也好,都是维护大和民族共同体,进取扩张的手段——不同的手段而已。在日本人的世界里,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构成了奇特的“互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
日本人以赤条条一无所有的民族,从中国、印度输入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文明,且能够通通消化起来,适应于自己的生活。更把这个力量来做基础,迎着欧力东侵的时代趋向,接受由西方传来的科学文明造成现代的势力。民族的数量,现在居然足以和德法相比。……我们在客观的地位,细细研究他,实在日本这一个民族,他的自信心和向上心,都算是十分可敬。——戴季陶
【我的评价】
我自幼便接触了日本动漫,长大后也对日本偶像文化颇感兴趣。所看书籍电影,所听音乐,都多为日本文化。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他们所独有的文化。但此书让我了解到了另一个,我们不曾理解到的日本:“与其他东方民族不同,日本民族有强烈描写自我的冲动。他们不但描述自己的生活琐事,还宣扬他们的全球扩张计划。日本人的坦率程度实在令人惊异。当然,他们并不会全盘托出、暴露无遗。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那样做。尽管日本人描述自己会省略许多重要事件,因为他们对这些太熟悉了,就如同呼吸空气一样。”;“日本过去曾有“花推樱花,人推武士”的说法,所以日本的国花樱花,是一种社会神话,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承载物。樱花开放的时间较短,一般为一周,而日本人赏花的最佳时机却是樱花开始凋谢时,因为那一刻,他们将感受到一种悲、苦难与残缺合一的完美。这就是他们为至高理想抛却生死,为抗争命运忍受孤独,为追求生命的亮点即使宛若樱花般稍纵即逝的民族性格。“
【同类书籍推荐】
《面具下的日本人》(荷)布鲁玛
《日本史概说》坂本太郎
《日本史》井上清
三、结论
《菊与刀》直接影响了美国对日政策,美国战后对日政策的成功也证明了《菊与刀》对日本人所做研究的成功。从此,西方对日本文化的研究热潮也揭开了序幕。这本书广受外界评论,其影响力在上文有所阐述,在此便不再阐述。这些都表明了此书的经久不衰,至于是非对错,就自留予后人说吧。
四、参考文献
《菊与刀》(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中国知网-本尼迪特的《菊与刀》简论
知乎-怎样评价《菊与刀》?
日本史の古代から現代まで網羅した本を教えてくだ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