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从《文学理论入门》来谈
【引言】对于文学理论,在课堂上已经学到了大量的理论性的知识,而《文学理论入门》这本书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通过举例子的方式为我们解答了“理论是什么?”和“文学是什么?”的问题,让读者对文学理论有了自己的认识。
【概述】就如同《文学理论入门》这本书的封面所写的“AVeryShortIntroduction”一样,这本书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通过福柯对“话语实践”对于19世纪“性”的建构的分析和德里达对卢梭的《忏悔录》的分析两个例子为我们解答了“理论是什么?”,从文本角度出发解答了“文学是什么?”的问题。
【理论和方法】在阅读《文学理论入门》这本书时,从这本书的目录就可以了解整本书的大体框架,因为存在大量的理论性的内容,所以第一次我只是读了个大概,在第二次阅读这本书时我用了细读法,仔细阅读分析他提出的例子。
【扩展讨论】“作为一种全球现象出现的是:我们今天谈论文学的方式,已经无可挽回地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任何一种走向文学的可能性,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新的理论的质疑和挑战。理论是什么?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乔纳森·卡勒在其新著《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中。一开篇就是敏锐地抓住了当代批评于文学的理论,那么“理论究竟是什么?”这是卡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这实在也是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理论是不是一个单纯的模仿与追新的问题?它所面对的是不是我们自身现实的问题?”[1]这是北大中文系石恢教授在《读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这篇论文中提出的观点,在石教授看来,卡勒的这本《文学理论入门》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开篇便直奔主题,简单明了,所有的这类型研究都应该如此,首先从“理论”一词入手。“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是以讨论问题的方式介绍文学理论的著作。这本著作对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做了非常简洁透彻的论述,本文对其所论问题和写作特点进行了分析。”[2]这是一位文艺评论家对这本书的评价,“当代美国著名批评家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与思考这些传统的文学观念。”[3]从这些作家的评论中可以看出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是一本很好的入门级读物,对后世的文学理论研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价】在刚刚接触文学理论这门课的时候真的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在课堂上它所涉及的知识点很多,而且大多数都是理论性的内容,这无疑增加了我理解的难度,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开始阅读这本文学理论的入门级书籍,以期望能够更好的帮助我理解文学理论这一概念,刚刚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仅就书前的序言和前言我都阅读了很久,像这种理论性的文字很难提起人的阅读兴趣,因为整本书如同他的译名《文学理论:一个很简略的引论》一样,这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书名上也有“很简略”等修饰语,整本书也的确简明扼要,所以第一次我先大概的阅读了整本书的内容,梳理了它的框架,在第二次阅读的时候我选择了细读法来梳理书内的内容。其实从整本书的目录就能很清晰明了的了解整本书的结构,全书分为了九个章节,其题目分别为:理论是什么?;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重要吗?;文学与文化研究;语言意义和解读;修辞、诗学和诗歌;叙述;述行语言;身份、认同和主体;附录理论学派与流派。从这些章节的标题,就可以看出卡勒的书与其他文论入门书存在很大的不同,他没有按照传统的单一的来介绍各个流派的思想,而是从整本书研究的关键出发来探讨文学的问题,直接从“理论是什么?”和“文学是什么?”来入手,将最新的理论与主张都尽量纳入书中。
给我印象最深的也应该是对于这两个问题他所举出的例子,在关于“理论是什么?”这个问题下,书中曾写道“理论常常是常识性观点的好斗的批评家”,我个人更觉得他只不过是在过分强调一种质疑精神,多一切合理之处提出质疑,以此来说明那些看似自然的东西其实是历史与文化的产物。于德里达对于卢梭的分析,卢梭写到“语言是为说而存在的,写作只能作为语言的补充”,他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写作的功能就是记录说话者的内容,以方便给别人看,但写作存在会误导人的作用,因为它并不能完全表达说话者的意图,听的人不同,对它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顺着这条思路他很快提出了“补充是什么?”这一问题,由此对卢梭《忏悔录》中对写作和经验的讨论进行了分析,对于卢梭来说,“真实的”他和与别人交往中的他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写作就被用来弥补他语言中给人对他产生的误导,卢梭《忏悔录》中描述了青年时期对德·华伦夫人的恋情,通过分析指出这实际上就是一系列的“补充”,从对在场的华伦夫人产生联想,到通过一些中介物而产生联想,这些文本都想要强调事物在场的重要性,而也会显示出中介物的不可或缺性,因此,我们常所认为的“真实即存在的事物”或“原物即曾经存在的事物”这些观点都站不住脚了,“经验总是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而‘原物’也总是符号和补充物的作用而产生的。”用德里达的一句名言来说:“没有文本之外的东西。”当你认为脱离了符号标记和文本而行到“事实本身”,你发现的只是更多的文本、更多的标记符号没有终结的补物的链条。[4]德里达就是用卢梭《忏悔录》的例子说明了文学作品多么富有理论性,理论涉及推测性的实践,而理论的主要趋势就是被认为是自然的东西所批评。要称得上是一种理论,它必须是一种不显而易见的解释。作为一种理论它必须不是一种常识性的东西,被大多数人所理解,似乎它的意义就是在质疑常识的同时提供“非同寻常”的另类思路和选择,因而它具有一定的错综性。因为它必须不显而易见,所以它必须需要质疑,在无疑之处提出疑问,需要对一切被视为合理和惯常的的东西提出挑战。有时候理论似乎并不是要解释什么,它更像是一种活动——一种你或参与或不参与的活动。
【结语】在写这篇读书报告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我并没有彻底的搞懂文学理论这一概念,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对《文学理论入门》这本书中的一些片段进行表面的分析,并没有了解到它的深层次意义,这一点是我在读完这本书后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之后,我会再一次对整本书进行阅读,尽量进入深层次的思考。[i]
[1][中国]石恢读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合肥联合大学学报第l1卷第3期2001年9月
[2][中国]时凤玲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浅析
[3][中国]夏冬红对文学、理论与经典诸观念的质疑——从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谈起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第17卷第9期2001年8月
[4][美国]乔纳森•卡勒著《文学理论入门》李平译译林出版社2013-01
[i]【参考文献】
[美国]乔纳森·卡勒著《文学理论入门》李平译译林出版社2013-01
[中国]石恢读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合肥联合大学学报第l1卷第3期2001年9月
[中国]时凤玲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浅析
[中国]夏冬红对文学、理论与经典诸观念的质疑——从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谈起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第17卷第9期200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