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手铸就“中国梦”
劳动,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在社会公众认为大学生缺失创新思维、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时候,我们学校就已经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整个人才培养的体系中了,我们学校开创的农场劳动教育是“三练三创”的一个重要内容,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会基本的生存本领,使当代大学生获得正确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精神,完善其人格,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因此农场劳动教育成为我们劳动教育的一个重点,而这样的劳动教育也成为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特色之一。农场劳动课是每一个锦城学子都必须完成的课程,作为必修课,农场劳动课设置2个必修学分,共计64个学时,将劳动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这在全国高校中是首创,同时也吸引各大高校纷纷效仿,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创造、勤俭节约的美德。
除了农场劳动课外,我们学校还有公益教室的整理和维护工作,正如“公益”两个字,公益教室是由班级组织打扫,并由使用的班级和社团来维护的。公益教室的设立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辩论赛就会在公益教室举行,满足了同学们精神文化需求。公益教室的存在体现了锦城学子良好的风貌和优良的素质。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优秀校友刘江、翁罗森、罗威一、梁俊、王帅……许许多多优秀的学长学姐曾在农场洒下汗水,也许也在公益教室开展过激烈的辩论,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创造,他们用一双手和一脑袋的智慧为自己开创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用双手去开创出一片美好未来,去创造、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