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前研一《创意的构想》
《创意的构想》封面导语有这么一句话,“21世纪是没有答案的时代,要想在巨大的变化中生存下来,最重要的技能,就是构思创意的技巧。”的确,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已经越来越强大了,如还是墨守成规,那必定是没有出路的。
上课前,老师给我们一些线条,让我们根据想象把它们结合起来,在同学们的作品中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而那不同的就是一种“创意”——“创意就是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不同的事情。”如果问“创意的源头在哪?”我认为自人类存在“创意”就已经存在了,正是有了创意,人类才有了进步,不至于因循守旧,故步自封。
大前研一先生说产生新点子有六个阶段:大胆质疑先入之见、从网络开始思考、创造别人无可替代的产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站在对手的立场上思考、展开讨论,虽然归结出的是这几个字,但其中包含的知识却不仅仅止于书面。
眼见就一定为实吗?大多数人认同就是对的吗?出现了以前不曾出现过的东西就是错的吗?大胆的向先入之见提出疑问,这就是创意的开始。合理的质疑加上思维的突破,让人逃脱既定的程序,才能以一个新的角度看世界。在日本社会普遍认为大学制度意义不大时,大前研一先生却从中看到了商机,他提出了“再教育”——将已经毕业工作的人再召回学校学习,以弥补工作生活上的不足之处,而且这种“再教育”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是受到当时各界的欢迎。将“教”转换成“学”,让学生们自主学习,不得不说大前研一先生眼光是很独到的,这种“前瞻性”从我们现在各种平台的网课可见一斑。
网课的发展也离不开网络的发展,当然,这里的“网络”是指因特网,网络带给我们很多便利——因特网的出现使原有的一对多变为多对多,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是因特网的出现,使“卫星所不能完成的、像研究会和讨论会这种双向的授课方式终于成为可能。”在这个时代,网络于我们是不可缺少的,我们看到的是网络的使用价值,而大前研一先生看到的是网络的商业价值,这也是他的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创造无可替代的产品,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点,这个时代是网络的时代,是机器的时代,是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有许许多多的机器替代人的工作了——流水线上繁复的操作、无人驾驶的公交车、家里的扫地机,甚至连老师都戏称“还好脑袋里的知识与想法是机器是学不来的,不然连饭碗都保不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做的就去“产生新点子”,让人工智能成为我们的辅助,而不是被它控制;更重要的是要在这种创意当中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使核心能力得到提升,将口碑打出去,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产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借鉴和看别人的经历,总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收获,无论是在商场还是生活都是如此;要站在对手的立场上思考,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站在对手的立场上无疑又把问题思考了一边,就更容易看到问题和不足;最后一个,但也是很重要的——讨论。讨论有助于磨炼创意,有助于新点子的产生,当然讨论内容应该实际一些,若是一味天马行空,再讨论都是空谈,同时要及时记录下来,不然再好的点子也可能转瞬就忘了。
人们总喜欢用“因为……所以”来看待和判断身边的事物,却极少人用“之所以……是因为”去思考,而我认为创意就是一种思考,一种对既有事物批判的解读,掌握了这种方法才好在“没有答案的时代”生存下来并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