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浅读《语言与文化》

作者:袁子寒
主要内容     

这本书开篇的几篇序言就十分地有意思。袁行霈先生在第一篇序言中就说道这是一本“大家小书”——“大家”写的书,书是给大家看的,但整本书的篇幅却小巧精致。罗常培先生用简短的文字从六个大方面来探讨了语言和文化存在的种种关系。

罗常培先生在第一章引言中大致介绍了整本书的内容以及构造,每一章的标题也是每一章的主要内容。比如第二章作者从语词的语言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罗常培先生用了外国的外语和中国古代文言文的例子来介绍语词的语言和变迁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这两个大例子来说,我个人认为汉字比外文字母更能体现出古代社会的生活痕迹。就以作者在书中写到的中国古代的“钱”为例——从高中历史老师就开始讲起古代货币,老师也讲过与钱财有关的字基本都是“贝”字旁,但从来没有去深究为什么,罗先生便从《说文解字》中找到了贝壳为中国古代当做交易的媒介物,古时候的贝壳便是钱币,因此“贝”字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方面,即使现在不用贝壳作为交易媒介了,但在字形上却依旧保持了过去的生活文化遗迹。语言文字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在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也是见证过历朝历代,经历过时间的洗礼,留存到现在,如今我们还能在很多的语言里找到古代社会的文化遗迹。

整本书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章“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在这一章节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新语言的产生与中国自古和外国的交流沟通有着巨大关系。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幅员辽阔的大国,与各国各民族的交流也十分频繁,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带去了文化,也带来了语言。罗先生将近代汉语里的外国借字分为“声音的替代”、“译音误作译义”、“新谐声字”和“借译词”四个类型。在“声音的替代”这一项里是最有趣的,罗先生举的“邮票叫士担”的例子,让我想起了汉堡包(hamburger)、维他命(Vitamin)、沙发(sofa)等,这些外来事物的中文名字便是纯音译过来的。除此之外,“洋”和“胡”是最显著的例子了,如今我们一听到带有这两个字的词便知道是外国传入中国的。影响是相互的,在民族间的交往中,汉语也影响了其他语言,最突出的便是“丝、茶、瓷器”了,以“茶”为例,最早的茶商为葡萄牙人,再到荷兰人,荷兰人读厦门音,法、德、丹麦又跟随着荷兰人读,最终逐渐演化为tea。我还发现外语也有直译汉语的现象,比如豆腐(tofu)、麻将(mahjong)等等。

在这本书中,罗先生每一章节都举了大量的例子来阐释每一章的内容,除了外语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方言略难懂之外,罗先生的例子都是一读便能理解的,或许罗常培先生想用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在最后一章,作者对整本书进行了四点总结,其中,“语言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多方面联系的”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深有感触。语言与历史相关联,从古至今,语言随着历史的演变在不断发展,有保留下来的,也有中途被抛弃的,与历史的文化发展有着难以磨灭的联系;语言与交流有关,中外之间的交流,是语言的交流,也是文化的交流,交流和沟通促进国家的繁荣,也促进文化的繁荣;语言与各地民俗有关,在罗先生的例子中,有许多少数民族的方言,那些方言是当地文化的产物……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复杂的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关系。

在这本书中,我读出了罗常培先生学识的渊博和治学的严谨,我发现了许多以前从未在意的事物也与语言和文化有着巨大关系。读了这本书,不仅对我的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多的是我在这本书中了解到了许多国家以及许多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让我很早以前的疑惑得到了解决。“大家”的作品,值得反复研读,每一次阅读,有每一次的收获,希望我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