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撒哈拉的故事》
问问现在的年轻人,你们最想做的事情有哪些?大多数的回答一定是:去远方旅行。环游世界不乏是一件浪漫的事情,也只有出去走走,才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才能真正的用心去感知这个美丽的世界。正如现在大热的一句话:诗和远方。年轻人,趁我们还满腔热血,一起走进三毛为我们带来的神秘壮阔的撒哈拉沙漠吧。
三毛,中国现代女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在马德里上大学的三毛,认识到了正在读高中的荷西,荷西对三毛一见钟情,但三毛却并未对比自己年少的荷西有任何想法,进过辗转波折,两人走在了一起,而《撒哈拉的故事》也正是在他们之间发生。
《撒哈拉的故事》是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三毛执意背着行囊走进了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寻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书中每个故事都充溢着一种浪漫、浓情的异域情调,字里行间反映着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
《撒哈拉的故事》主要描写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时的所见所闻,与相识朋友的故事。它由十几篇精彩动人的小故事结合而成,其中《沙漠中的饭店》,是三毛适应荒凉单调的沙漠生活后,重新拾笔的第一篇文章,从此之后,三毛便写出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
三毛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生活,感受这种在国内无法见到的景象,在她的笔下,沙漠变得热情起来,生活有了温度,她也感受到了在沙漠中生活的人们的不一样的多彩的人生。三毛将她每日的见闻记录了下来:荷西将粉丝当作雨来吃、在沙漠中举办的简单的婚礼、装饰出来的新房子,都流露出了他们生活的美妙。
《娃娃新娘》令我感触颇深。三毛初识姑卡时她仅仅是一个十岁的小姑娘,然而一年后却要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在结婚的当天,阿布弟粗暴地去抓她,姑卡开始哭了起来,三毛十分激动,咬着下唇看这场闹剧如何下场,虽然她已经看得愤怒起来。但这种打闹却是当地的风俗,结婚不挣扎事后要被人笑的,这样拼命打才是好女子,等下进洞房还得哭叫。当地落后的风俗文化刺痛着三毛的心,姑卡仅仅是一个十岁的稚气未脱的小女孩,却经历着不该她的年纪经历的事。
《撒哈拉的故事》中出色的不仅仅只是将他们的经历描写出来的故事,还有三毛自己独有的语言风格。三毛的语言简练、干净,她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来装饰她的故事,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直击读者的心灵。从她的语言中,我仿佛能够亲眼看见在沙漠中生活的场景,读她的文字,我就感觉是自己在与他人对话,他们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我就在一旁,是参与者而不是读者。当读到三毛自身的内心活动时,我也感觉像是在听她诉说、抱怨,她生动的文字印在我的心上,回味无穷。
书中,有很多句子我十分欣赏:“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幸福的。”是啊,飞蛾在扑火前,一定知道自己扑火的话将会发生什么,但它任然选择做出这一伟大的壮举,它实现了飞蛾一生中最伟大的壮举,它们不卑不亢,不会因为身世卑微而放弃。还有:“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走这么一遭!”从这句话中,我看到了三毛的勇敢、执着,她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顾家人的反对,前往撒哈拉,追求梦想。其中一句是我最喜欢的:“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这句话大概是是许多人爱上三毛的原因,这是一个怎样率性的女子,世上本没有完美的事,再奇的女子,也要在人间烟火中寻找情感的寄托。三毛选择了荷西,选择将荷西当做她一生的寄托,她在与荷西的相处中,懂得了很多的东西,那是她值得珍惜的,那段时光,是三毛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结婚记》中,三毛向读者讲述她与荷西登记结婚的情景:“我伸头去看荷西,他穿了一件深蓝衬衫,大胡子也修剪了一下。好,我也穿蓝色。”这一个“伸”字用的极秒,突出了她活泼的性格。随后她也描写了自己选衣服的片段:“我找了一件淡蓝细麻布的长衣服。虽然不是新的,但它有一种朴实优雅的风味。鞋子仍是一双凉鞋,头发放下来,戴上一顶草编的阔边帽子,没有花,去厨房拿了一把香菜别在帽子上,没有用皮包,两手空空的。”假如之前没有写到她今天结婚,那读者们一定会以为这是一段普普通通的出游前的准备。她认为结婚是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太多的装饰,只要舒服就行。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一段的描写中,看到三毛她与众不同且出彩的性格。
这本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着异域色彩,我们绝大数读者应该是还未走进过撒哈拉的,但是却在三毛的文字中,感受到了撒哈拉沙漠的一丝一毫,甚至是气息。她的语言虽未闪烁光芒,但是一样的深入人心。她的文字从不拖沓、拉杂,简简单单的描写中却隐含着三毛独有的个性魅力。三毛透过《撒哈拉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她拥有的是一段怎样传奇的人生,身为普通人,但做着不普通的事。
读罢《撒哈拉的故事》,我们何尝不会问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何为活?何为爱情?我们总抱怨着命运的不公、生活的艰辛、抱怨着鸡毛蒜皮的小事,确实如何也不愿意怀着一颗感激、善良的心来面对生活。尽管三毛英年早逝,爱人也早早离开她。但是,至少她曾经时一个幸福的人,因为在那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大沙漠里,她收获了友情,收获的爱情,还收获了生活的真谛。在那里,她用她精湛的厨艺和极少的食材做出了无比美味的中国大餐。她也是那样的洒脱与随性,仅仅是用一把香菜别在了帽子上,就完成了与荷西的婚礼。她用阿司匹林治好了邻居的头痛,用指甲油为当地人补牙,早自己的家中开设了小课为女孩儿们传授知识。简简单单的付出,却收获了太多的兴奋与快乐。
2017汉语国际教育1班昌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