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进蓉城出租车汽修厂,就被这间被誉为“最具有烟火气息”的草根图书馆——的士书屋吸引了。这间绝无仅有的的士书屋建于2013年,目前有藏书两万多册,大部分来自各高校赠书,藏书囊括文学、励志、成都历史等等,也有名家字画作品。书屋二楼是的士文化博物馆,而它的成立,全由一人操办,他就是成都市蓉城的士汽修厂董事长张建,一个与众不同的“独行侠”。
·领袖与基层
这是2017年年尾的某一天,我们一行人与他坐在的士书屋里畅谈。据的哥透露,这间书屋不仅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还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家园。一来方便打发汽车维修时的空闲时间,而来通过阅读来认识世界,久而久之,阅读已然成为的哥的一种习惯。在下一次搭载乘客时,对话绝不仅仅是“您好,再见”,而是充满阅历与文史积淀的介绍,他们自己本身也就成为了蓉城的第一张明信片。
尽管张建现在已退休了,但是在的哥眼中,他是他们永远的董事长,人们亲切地称他张董。从2007年一手组织成都市公交集团伊始,在文化构建这一块,可以说张建的博学与远见,是值得人倾佩的。除此之外,由于文化氛围的营造,蓉城汽修公司的发展也一日比一日稳健,随之而来的是公司的形象塑造。张建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带着自己的伙伴,去做公益,送物资。他告诉我们,自己进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办了这件修车厂。基于他的管理才能,仅用三个月就完成了。另外,在基层建设上,他也是非常得民心,这也是因为他处处为驾驶员考虑,最终又扩大了修理厂。
对外能怀着一颗善心,对内也能体贴人,这就是作为领导的张建。
·迷途的风景
张建告诉记者,他除了作为一名兼任三家公司的董事长的领导身份以外,还是中国摄影协会的一名会员。除了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还是一名文史学家。张建再这样的文化底蕴下,创建了的士读书摄影协会。他的摄影作品三次参加德国艺术展。据他自己讲述,在2012年初夏,一个晴朗周末的上午,他驱车新都参加市影协送文化西乡活动,不慎迷了路。原来的老城区道路变了大模样,他这个识途老马也花了眼。
于是他边走边问路,边走边看,边看边兴奋。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乐在迷途。这全是因为映入他眼前的是正在拆迁的化工厂。在别人眼中,这只是横七竖八站立着的残存老墙,还有许多化学物浸染的痕迹,而在张建眼中,这可是历史的痕迹,城市化进程的最后的记忆。他说这一排老墙牵引的视觉和灵觉让他浮想联翩。老墙的人来车往中伫立了多少年没人记得。风风雨雨中漫渡着岁月、积累着自己的风景。在现实与虚幻之间穿行时,已有农民工提携这大锤劳作了,大锤的敲击声传来,惊醒了张建。迟疑之后,镜头成了老墙生命最后一刻的见证。张建用镜头和他们对话,在阵阵敲击声中完成了这幅作品。最终取名为“梦空间35号”。
领略过张建的摄影作品,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大多取材于拆迁的墙和进城的树,画面感介于抽象艺术与写实之间的某种状态,而二者又恰好契合不失协调。就像他个人时常游走在现实与虚幻之中吧!
·独行侠张建
跟张建交谈,仿佛有一书中神秘的驾驭感。他能带你穿越时间的隧道,勾起一幅幅文学与历史的画卷。他个人的兴趣爱好广泛而不失优雅。摄影、阅读、公益、文史学、考古学等,这些字眼都和他密切想关。但是有一件事,他的风格却像是大河里逆流而上的孤独者:他喜欢独自工作。尽管兼任了三个公司的董事长,但他还是坚持亲历亲为,从的士书屋的构建理念到藏书两万多册,从博物馆零收藏到满满当当的储物柜,张建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
试想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一定少不了他广泛的人脉圈的帮助。众筹建书屋,收集书籍、字画,文学、艺术、文史界朋友的帮助,这些都证明了张建为人处世的亲和力。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经为了取一张一角票,远赴富顺,历经坎坷。固执的性格,让他亲自创办的的士博物馆充斥着越来越多珍品,这点辛苦就不算什么了。
高强度工作之余,摄影是他最好的陪伴;书法是他的安神药;写作是他的生活态度;阅读是他的世界之眼······“为人随和”、“文化层次高”、“思维有深度”等是人们对他的概括。而对下属员工,他说他要用一个“浸”字概括,希望用感染员工的管理法,与他们共同成长。他,成功了。
他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喜欢安静,喜欢一个人。我想,独行侠就应该是这样的:不失平易近人的处世之道,又能保持自己独特的性格。
·无师的不幸与庆幸
难以想象,张建的上学生涯其实不算长,也没遇上过几位好教师。两三年下乡当知青的经历,让他的1977年考大学时,与其擦肩而过,这一点对他来说,是不幸的。于是,1978年他被调回“人民汽车公司”,在这里,他学会了驾驶,两次党校经历,让他对经济管理和政治经济学以及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他的行事风格让人觉得如此充满远近与哲思。
如此看来,无师对他来讲,又是值得庆幸的。无师自通,让他获得了另外一种人生,获得了意外的惊喜。在历练中,他凭着自我的韧性,站了起来,像巨人一样,慢慢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后来,他用了近三年时间,出了一本自己的书。对他自己来说,这应该是最好的嘉奖与证明吧!可是,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怎会就此而不进取了呢?他依然在学习,依然在提升自我。这是我们在他后来的越来越多的作品中可以窥见的。
无师阻碍了他,也成就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