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万境都如梦境看

作者:刘星雨
主要内容

万境都如梦境看

刘星雨

文学与传媒系汉语国际教育163010010

摘要:关于中央民族大学公开课:《红楼十二钗评讲》中,曹立波教授对金陵十二钗的人物讲解精彩独特,向我们讲解了《红楼梦》中有代表性和文学魅力的十二位主要女性人物。无论是宝黛二人“枉自嗟呀”、元春“命入黄泉”、还是王熙凤“反送了卿卿性命”、李纨“黄泉路近”等······让我们看到一个个美丽的女子香消玉殒。细细品究人物性情,就可体现了曹雪芹的文学艺术造诣之高,人性的复杂远超情节本身的复杂。结合全书和判词,对于金陵十二钗女子的人物塑造才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塑造悲剧金陵十二钗

导入语:

在观看《红楼十二钗评讲》之前,又重读了小说的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对于其中十二金钗判词和《红楼梦曲》反复咀嚼和琢磨我认为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说,要想分析清楚金陵十二钗女子,首先一定要将判词反复细读这一部分

正文:

一、真实的梦境——十二金钗判词的命运悲剧

在整个鸿篇巨制中,小说的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判词》是以《红楼梦》整部书的“小样”形式出现的,其中每首判词的人物排序,与整个叙事结构的设置、叙事内容的层面都是息息相关的。主要女性角色的命运都得到了充分的暗示,也正是在其十二金钗判词和《红楼梦曲》中,其中字段令人百读不厌。作者采用幻境作为事件的发生地点,本身就带着神秘的预示性,为十二金钗的悲剧命运做足了铺垫。此回后半部分的十二金钗判词及《红楼梦》,更是直接预见了十二金钗的毁灭。

林黛玉——人面桃花相映红。黛玉总是让人最心疼的女子,黛玉自幼寄居贾府,先失弟,后丧母,又丧父,一家四口最后仅剩她一人。除贾母外,少人疼爱呵护,更无人护佑周全,加上她自幼多病,故常生悲戚之感,可谓“堪怜”二字。寄人篱下,命运和爱情都无法作主,伤怀寂寥,都是一人。一个体弱多病,一生药不离口,亲情尽失,爱情不得,敏感脆弱。哪怕有前世薄薄的缘分,木石前盟也只是泪尽而逝。黛玉是西方灵河岸边的绛珠仙草,本不属于人间,她悬于木上似乎预示了她最后泪尽而逝,魂归离恨天的结局。

薛宝钗——梨花一枝春带雨。富贵的出身,绝顶的美貌,出尘的性格,圆融的处世,极度自律,刻意低调,克勤克俭,随分守时——“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蒲松龄评点婴宁,说她“隐于笑”,用憨生和狂狷来隐藏保护自己,宝姑娘何尝不是“隐于冷”?宝钗一家三口,没有父亲,哥哥薛蟠人称呆霸王,母亲薛姨妈溺爱独子,遇事糊涂。她为待选入宫进京,借居贾府,不得不收敛锋芒,暗藏心机,最后虽嫁给了并不爱她的贾宝玉,宝玉悬崖撒手离家出走后成了寡妇,终日悔恨中度过,很像第二个李纨。“可叹停机德’’,作为一个本质是“晶莹雪”的女性,她尽自己的力量做到俗世意义上几达完美、多艺近妖的地步,可对于自己的命运和家族的命运来说,还是无力挽狂澜,不能扶倾倒。这就是美好被毁灭的悲剧。

贾元春——满城春色宫墙柳。元春自幼离开父母家人,难叙骨肉亲情,难以与家人共享天伦,省亲一回先后六哭。入宫二十年,从女史到贵妃,身系贾府荣辱,远离亲人,生活、精神极度压抑,不自由。“虎兕相逢大梦归”从未有过真正的笑容和幸福

贾探春——红杏枝头春意闹。玫瑰花一般的女子。聪敏又有分寸,有见识,有气质,是会读书的王熙凤,偏偏又没有王熙凤的贪婪泼辣。探春有管理大才,却无法改变庶出身份,不争气的母亲和弟弟时时给自己难堪,不得不学会面对诘难和冷眼。生不逢时,有一番大志向却是女儿之身。探春无论是理家兴利除弊,起诗社吟诗作对,都让人惊叹,但是改变不了棋子的命运,真可谓“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偏我是女儿家”。这是探春的悲剧

史湘云——有情芍药含春泪。一个美而不自知的姑娘。史湘云身世并不好,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叔叔生活不自由,有无言的苦衷,想想看内心应该洇满了悲伤,却总是一副大大咧咧毫不在乎的样子。天真率直却也很懂事,那个健康、娇憨、率直、唯一敢当面开黛玉玩笑的姑娘。一生性自阔达,却无法拆解自己注定的命运,别人可能痴迷的是“冷月葬花魂”,但是我却心痛的是“寒塘渡鹤影”

妙玉——暗香浮动月黄昏。陷于泥垢的美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妙玉生在读书仕宦之家,本该是大家闺秀千金小姐般人物,只是在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的无可奈之下做了尼姑。身在空门,心在红尘,难了尘缘,难断情根,性格怪癖,难以亲近。想红尘中欢笑热闹而不能近,有情爱之欲入世之心而只能禁,精神被禁锢,心灵被束缚,前半生压抑中度过。后为盗人所掳,一生清白毁于一旦。

贾迎春——乱分春色到人家。迎春庶出寡言,自幼丧母,性本懦弱,致恶奴欺主。父亲贾赦不问,继母邢夫人不关心,存在感极弱的二小姐。后被生父抵押嫁给“中山狼”孙绍祖,被殴打作践致死。一辈子无欲无求,世事不关心,只因生错了人家,嫁错了人家,红颜薄命,自缢身亡。

贾惜春——惜春常怕花开早。一个从小缺爱的小女孩,她生性孤介,自幼丧母,生父炼丹,无人过问,无人真正关心。生于末世,年纪尚幼,却早早有了出世之心。贾府败落前画画,贾府败落后化缘,青灯黄卷相伴,锦衣玉食的贵府千金换作青衣长衫的光头道尼,枕上梦里流年,富贵荣华烟云,一切都错过,一切都躲过。

王熙凤——笑语盈盈暗香去。在我看来,她是女中豪杰,有识英雄的眼力和胸怀,哪怕对方站在她对立面。她能干,偌大一个贾府,千头万绪,当了几年的家,在精明的贾母面前,她没有过一丝错缝儿。她好强,成日里在荣国府跟一众管家奶奶们斗智斗勇还不满足,手还伸到了宁国府,一场大丧办得整整肃肃,好不风光。都说凤哥儿歹毒势利。我小时候恨的是这一点,长大后爱的却也是这一点。只不过生时风光无限,死后凄惨冷清,无人问津。一生机关算尽,到头来终是一梦。

贾巧姐——春在溪头荠菜花。贾巧姐未成人时享尽荣华不知,待成人时看尽人间悲凉已迟。贾府败落,子孙流散,父母先后死亡,被狠舅奸兄出卖,流落烟花柳巷,命途多舛,好在母亲曾救济刘姥姥,冥冥中结下缘分,积下阴骘,因此得以脱离苦海,虽离开贵族生活,然以纺绩维生,终身有靠。

李纨——时有幽花一树明。李纨的家世,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如书中所写一样,槁木死灰,不多言,不多行,悲惨遭遇引得众人同情。独守空闺,独守一子。有句话说的好:“李纨仿佛一双被白布厚厚缠裹的玉足,但凡有空隙,便要伸展伸展,窥见一点半点的本来面貌。”美好的事物都是向阳的,她一生在孤独寂寞中度过,一辈子没有半点光色和温度。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一个悲剧而已。

秦可卿——无力蔷薇卧晓枝。这个女人,就是一个迷一个传奇。前朝公主也好,豪门孤女也罢,能使两府上下都敬重一个孤女,用的起九千岁的棺材的葬礼上一棒锣鸣,葬礼上诸乐齐奏,也不知庆贺秦氏之死的,还是哀悼贾家即将之亡的……

二、红楼一梦,万境皆空——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的悲剧主题从一开始就很明确: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什么是悲剧?我觉得不光是把美的东西破坏给你看,而且是你最想要的你就是无法得到。在那样一个时代,身为女子就天然获得了原罪,几乎没有人格独立和生活自由的可能。即便神仙妃子如林妹妹,山中高士如宝姐姐,都只能空自怀着灵心慧胆,规行矩步郁郁而终。更不要提其他或贫或贱的好女子了。曹雪芹说“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无过于此。

重读红楼,发现了一些以前未曾关注的细节。第一回中,于青埂峰下,一僧一道告诫凡心正炽的灵石:凡间之事,美中不足,好事多魔,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你还去吗?顽石曰:我要去。忽而就眼泪簌簌难自已。

当真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红楼一梦,万境皆空。最后引用几句脂砚斋的批注吧

脂批说: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脂批说:万境都如梦境看

脂批说:总收古今亿兆痴人,共历幻场,此幻事扰扰纷纷,无日可了……

参考文献

[1]王棋君.十二金钗判词和《红楼梦曲》悲剧意蕴的五个层次[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4,23(04):6-8.

[2]郑铁生.金陵十二钗判词的排序与《红楼梦》叙事结构的内在关系[J].铜仁学院学报,2008,(05):51-56.

[3][清]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4]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M].北京:中华书局,1963.12

[5]郑铁生.金陵十二钗判词的排序与《红楼梦》叙事结构的内在关系[J].铜仁学院学报,2008,(05):51-56.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