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都江堰,又见“川主”李冰
郭远征
李冰,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李冰被后人尊为川主。
九月开学,八月中旬我和父母就到了成都。我们的第一站就是都江堰。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要我们牢记着都江堰的修建者是战国时期的人,叫做李冰。我就想,名字能够出现在课本上的,绝不会是个小人物。当时只是死死地记,唯恐考试时背不出来。提起都江堰,就想到李冰,说起李冰,还是都江堰。这次来到天府蜀地,总算有机会可以把这竣伟工程一探究竟,一睹川主李冰的治水伟绩。
乘着景区直通车缓缓地向都江堰景区驶近,车窗外远处的连山慢慢清晰起来,山头环绕着雾。有山有雾,宛若仙境一般。导游说山脚下就是都江堰。
很快就到了。下了车才发现细雨已开始转向浓稠了。停车场不远处就是入口。镶刻着“都江堰”三个字的景区石门下行人悠闲地进出,我也是其中一个。大门直通伏龙观的主路两侧伫立座座圣贤塑像,塑像后面公园里大面积形态各异的绿植在蒙蒙细雨中更加迷人,三两游人闲散地观赏、拍照。
都江堰由分水堰、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二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排灌作用,滋养着成都平原,确保了当地的农业生产。通过导游详细的讲解,了解到当时李冰修堰的不易,不禁咂嘴赞叹。
《史记·河渠书》中记载“崖峻阻险,不可穿凿,李冰乃积薪烧之。”劈开玉垒山,凿成宝瓶口。为了控制内江流量,李冰父子又作石人立在江中,作为观测水位的标尺。清宋树森《伏龙观观涨》一诗云:“我闻蜀守凿离堆,两崖劈破势崔巍,岷江至此画南北,宝瓶倒泻数如雷。”
站在大堤口岸,眼前鱼嘴一般的分水堰喷吐着汹涌翻卷的黄水,众人修堰治水的宏大场面仿佛出现在眼前。竹工们熟练地编制硕大的竹笼,排排壮汉协力齐心,将竹笼装满大石沉入江底,笼石层层累筑,既减少了洪水的直接压力,又可以防以堤堰崩溃。仿佛穿梭于历史的长河,站在李冰面前,看他严密的修堰计策,听他有序地指挥治水。我望着堰水,不禁摇头慨叹:此乃神人,此乃神做!
李冰打造了都江堰,从此,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有了“天府之国”的美称。后来,在四川什邡洛水镇水利工程修建过程中,李冰病逝与此,葬于洛水镇旁边的章山之上。后人在洛水旁边修建大王庙、二王庙纪念李冰父子二人。
领略了这番伟大的史迹,满眼的湿润都是感激。临走前,我又去到那庙中,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李冰的塑像高高地伫立在那庙里,脸上挂着安详和欣慰。他身后的这个由他一手打造的伟大历史工程正在并且将不断地涵养着川蜀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