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的语法
——浅谈电影《血战钢锯岭》中的基督教伦理
电影结束,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那句:“再救一个!”一直回荡在耳边。
影片以1942年的太平洋战争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一名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用瘦弱的身躯救起了七十五个战士的真实故事。
主人公戴斯蒙德是一名基督徒,他坚定自己的信仰,绝不杀戮。面对战友们的冷嘲热讽,他依然坚守自己的和平信念,赤手空拳在战场的枪林弹雨中穿梭,用瘦弱的身躯扛起一个个奄奄一息的将士,他不停地祈祷,用尽自己所有的力气重复着“再救一个”、“再救最后一个”。
学者王培培在《浅析电影<血战钢锯岭>的艺术魅力》中说:“电影要表达的就是信仰的笃定、反战的情怀与对和平向往”。是啊,主人公坚定的信仰使他坚持不拿枪,坚持不杀戮,即使手无寸铁,也依然伟大永恒。
很多熟悉导演梅尔·吉普森的人都知道他的《耶稣受难记》、《启示录》和《勇敢的心》这些电影,通过暴力美学塑造硬汉形象并且唤醒人们的文化历史记忆是他的一贯作风。然而这次的人物塑造不同以往,却也是空前的成功。学者霍源江在《救赎的语法》中说:“以非传奇的方式展现主人公传奇的人生,给人莫名敬畏、震撼力”。
主人公戴斯蒙德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两段难以忘却的记忆:一是误伤哥哥。小时候和哥哥打架,顽劣淘气的戴斯蒙德无意间抡起一块砖头把哥哥打晕过去,导致哥哥休克,几近死亡。戴斯蒙德惊觉自己做出了杀人之事,他缓缓走到绘制着圣经故事的画像面前,直视十诫第六条“不可杀人”的信条,默默发呆、呢喃、祈祷。
《旧约.出埃及记》中:摩西带领希伯来人从埃及逃脱,在西奈山下与神立约,领受神的“十诫”。从此,犹太教以及此后产生的基督教均以“十诫”为最高诫律和伦理信条。
二是以枪吓父:戴斯蒙德的父亲是一位亲眼目睹了好友死亡和战争残酷的“一战”老兵,战后归来的他生活潦倒,整日酗酒,咒骂战争,不时和妻子吵架,有一次甚至掏出枪来。戴斯蒙德自小讨厌父亲,实在看不过去的他夺过枪来,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父亲,他变得和父亲一样歇斯底里。事后回忆起来,他痛心疾首,虽然没有开枪,但是在内心里自己已经犯了杀父之罪。他无法原谅自己。
杀父是文学中的常见主题。《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卡拉马佐夫弟》等作品都有所体现。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父辈代表着秩序和规则,子辈涌动着破坏这种秩序的本能,故而希望荡除阻碍自我成长的秩序规范。戴斯蒙德信奉基督教,为“杀父”的罪忏悔不已。因此他立誓:不杀人,只救人。
戴斯蒙德的父亲是“一战”老兵,他亲眼目睹了战友的悲惨死亡和战争的残酷,然而战争结束后人们却似乎忘掉了那些伤痛,这使他感到愤怒、不解和苦恼,于是他整日饮酒撒气,施家暴。戴斯蒙德选择离开家,他奔向了基督的“爱”。
在军队中,戴斯蒙德不愿拿枪,为此不少被战友刁难、嘲笑、殴打,长官们也搞不懂他的信仰,都想把他赶走。军事法庭审判,女友劝说,父亲求人帮助,才得以使道斯留下来,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在他看来,基督教伦理认为恩典够用,而且服兵役既是泞认权利,也受到基督教伦理观的支持。
戴斯蒙德的女朋友送他上战场时,赠了他一本《圣经》,中间夹着女友的照片和书签。书签所在的地方是《撒母耳记上.第十七章》,这一章记叙了以色列和非利士人作战,一个叫歌利亚的非利士人,身高过人,身着重甲,手执重器,日日在阵前叫骂,而以色列人无人敢应战。大卫得到上帝的恩典,“手中拿杖,又在溪中挑选了五块光滑石子,放在袋里,也就是放在牧人随身带的囊里;手中拿着甩石的机弦,就去迎那非利士人”。然后有一段这样的对话,大卫对非利士人说:“你来攻击我,是靠着刀枪和铜戟;我来攻击你,是靠着万军之耶和华的名,就是你所怒骂带领以色列军队的神。今日耶和华必将你交在我手里。我必杀你,斩你的头;又将非利士军兵的尸首给空中的飞鸟、地上的野兽吃,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神;又使这众人知道耶和华使人得胜,不是用刀用枪,因为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他必将你们交在我们手里。”基督教伦理基于一种深刻的信赖,认为神的恩典够用。至于带不带枪的自由是上帝赋予人的权能,人有选择的自由。这是人基本的生活能力,至于用来为善为恶,杀人或者不杀人,是自由选择的结果。
谁都没有想到,上了战场的戴斯蒙德是那么智勇。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战友和长官,在无奈撤退中显得是那么地讽刺。戴斯蒙德就像是圣徒,在战场播撒福泽。一位战友以为自己眼睛瞎了,戴斯蒙德拿水给他冲眼睛使其又见光明,仿佛基督教中的神迹,耶稣经常医好残障人士,使之焕发生机;长官见到戴斯蒙德勇敢地救了自己,联想起曾经那样轻视他,不禁觉得是个讽刺,连连感叹自己的失言。戴斯蒙德用绳索绑住受伤的士兵,把他们一个又一个地放下峭壁,包括一些日本兵,直到双手被绳索磨得鲜血直流。那一幕,苍凉悲慨,极具崇高之美。影片用戴斯蒙德的形象,传达了基督教伦理和观念。他拯救的,不只是七十五个灵魂。最终,道斯躺在担架上,沐浴着余晖,神圣肃穆,以特写慢镜头完成了观众对他的致敬。
查尔斯.卜坎默在《基督教伦理学》中写道:“伦理学最多只能允许我们对我们关于泞汰的和人类共有的人性所做选择的结果进行反省和认识。同样,基督教伦理学也不能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关于我们所追求的人性的设想和关于我们所应该力图建立的社会的设想。”恨不消恨,端赖爱止,道斯凭借超凡的事迹,于1945年11月1日,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授勋,由此“成为‘二战’期间第一个拒服兵役,没有任何杀死敌人记录却获得最高荣誉的士兵”。他用信仰,写下救赎的语法,为人性和社会的建立留下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