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皇帝不好当

作者:杨鹤松
主要内容     

皇帝不好当

自秦始皇以来,皇权独尊,至高无上,各朝各代,天下均是皇帝一人的。有多少芸芸众生,做梦都想成为皇帝,坐拥天下,尽享荣华富贵。即便是现如今,我们的想象里皇帝的生活也好似神仙一般,快活潇洒。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我说皇帝甚至比不上一个普通人自由你相信吗。

有句话说“不幸生在帝王家”。

一句话就道出了当皇室家族一员其实很不容易,皇帝更不好当,做一个有作为的好皇帝更是难上加难。

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皇帝为什么不好当。

皇帝皇帝,从名字上看,指的是“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当了皇帝,你就意味着成为了天下之主,拥有了权利地位的同时,你就要付出相应的责任,时时刻刻都要为江山社稷着想,替百姓分忧。正所谓“民贵君轻”,在名义上皇帝其实就不是天下之主。皇帝是天下的统治者这没错,但这不等于说皇帝是天下的主人,百姓苍生才是天下的主人。

皇帝无非三大类:明君、昏君、暴君。

首先,我们来说暴君。那些最暴政的皇帝,在心情上也是不放松的。我们就拿中国第一个皇帝,也是典型“暴君”形象的秦始皇来说。

秦始皇“焚书坑儒”。起因是什么?就是由于一场关于是否延续周朝分封制度的争论。当时政客好多属于信奉儒家思想,而秦朝的主流思想恰巧是极为对立的法家思想,所以当时关于这场争论非常激烈。根据丞相李斯的建议,儒家的一些腐朽的尊古思想应该摒弃。当时有好多狂妄的儒生就批判时政,而六国贵族,又借着儒家的“克己复礼”妄图恢复周朝的分封制,取得失去的权势。所以为了巩固政权,秦始皇才上演了“焚书坑儒”这一幕。

说白了,就是秦始皇担心自己的统治不稳定,希望能够平定人心,开创一个繁盛的王朝。而后来秦始皇的苛政,也是为了巩固统治。包括他的五次出巡,都是为了查看地方,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秦始皇作为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暴君,活的并不快活,你越残暴,就越怕人心不服,越要时刻都要关注地方是否安顺,百官百姓有没有谋反之心。恨不得睡觉都要睁一只眼睛,以防有人刺杀自己。

所以当个暴君不轻松。

那做个昏君如何呢?

丢了大半个江山不说,自己还被俘虏了的宋徽宗、乐不思蜀的刘禅、有点弱智的晋惠帝司马衷,这些都是有名的昏君。看看这些倒霉皇帝的遭遇你就知道了。历史上昏君基本没有一个是善终的。不是被谋权篡位,就是被宦官杀死,要不就是被逼自尽。亡国之君,更免不了千古骂名。

那就只有当个有点谋略的明君了。

其实每一朝的开国皇帝都是比较贤明的。这其中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他们懂得江山其实不容易稳固,有危机意识。正由于这种危机意识,他们才会时时提醒自己,勉励自己,才能励精图治,有所作为。只有这样,这皇帝位置才能稳固,拼了多少心血才换来的天下才能保住。而到了后面的皇帝,以为当了皇帝就无忧无虑,可以花天酒地了,一代比一代不勤政爱民,所以一个朝代慢慢衰亡。

那么当皇帝具体辛苦在哪呢?

首先,说一下皇帝一天要干些什么。我们就拿最勤政的雍正帝来说吧。早上起来,是凌晨四点,日日如此,这是规定。假设皇帝偷懒不起床,会有太监阴阳怪气的在外面喊,烦也能给你烦起来。起来之后,就是早读,读一些列祖列宗的圣训。看了就够你头疼的,好多不管有用没用,还都得背下来。这大概需要一个时辰。

吃过早饭,大概七八点,就要处理政事了,大臣们上书需要处理的事情,每奏一事,皇帝即降旨,宣布处理意见,大学士、学士承旨。各种乱七八糟事都结束了,大臣们退朝,皇帝才能起驾回宫。

中午两个小时,大概是皇帝可以稍微歇息一下的时间。

然后下午,紧张忙碌的工作又开始了,皇帝要亲手批阅各部和地方的奏章,同时还要读书学习。雍正帝一生在位十三年,亲手写奏章啊之类的公事,大约写了一千七八百万字,平均每天接近四千毛笔字。据说雍正帝只有自己生日那天才给自己放一天假。这雍正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合格的皇帝了,为了国家真是心力交瘁。所以《甄嬛传》中刻画的雍正皇帝完全是胡编的,纯粹是为了剧情设计。

雍正帝忙都忙不来,哪有时间天天还琢磨后宫那点事。

到了晚上,皇帝要祀拜神灵,到各殿神佛前拈香。程序非常繁琐复杂,等这一切都结束了,这一天算过去了,明天继续这一套。

那有人也许会说了,当皇帝还是好啊,有那么多好吃的,御膳房那么多山珍海味,皇帝天天可饱了嘴福了吧?

皇帝每天桌上摆的菜确实很多,也日日更换。但是几十上百种菜肴摆开,更多是其实为了安全考虑,让人即便从日积月累的资料中,也难以分析出皇帝的饮食喜好,以防造人算计。皇帝看到自己喜欢吃的,想狼吞虎咽,吃个痛快,更不可能。每道菜皇帝只能夹一口,吃了就撤盘子。真个遇到了合皇帝胃口的,皇帝可以再夹一次,然后立刻撤菜,绝不能夹第三次,这是皇室家法。

皇帝穿衣服就更不用说了,不可能由着喜好来。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月份,不同的日子,甚至同一天的不同时辰,皇帝穿着都有严格规定。

那么又到了关键的一点了,有人会说,皇帝还有一大好处,妃子众多。后宫佳丽三千人,皇帝身边可从来不缺美女。

还真不像你想的那样。

皇帝的妃子贵人这些数量其实都有明确规定。皇贵妃有一名;贵妃有两名;妃子有四名;嫔有六名……等等。单算有称号的后宫,其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多。但是把乱七八糟的后宫女性全算上,那确实多了。不过这些大多数和皇帝没多大关系,皇帝如果偷偷和后宫这些宫女有点什么事,那是非常不道德的。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正经皇帝天天和后宫宫女厮混,这样做的都是些亡国之君。

名义上皇帝接触最多的只有一个皇后和为数并不多的贵妃。那么首先皇后是不是都美若天仙呢?答案为否。

历史上皇帝是不能大张旗鼓选皇后的,更不可以以颜值出发来选后。这样也会认为是皇帝很不道德。甚至最好还是选一些下层的民女为皇后,这样才被认为是贤明。明朝这方面最突出。据《明史·后妃传》记载,“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这样可以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

皇帝选妃倒是可以稍微注重一点外表。但是皇帝选妃其实很悲催,尤其是大多数皇帝小时候妃子就由太后选好了,没有多少自由。

所以可见皇帝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其实就那么回事。

那皇帝可不可以去旅游散心呢?

答案是可以的。不过你皇帝绝对别想清静。

皇帝出宫可是大事,一般就是巡游啊,要不就是祭祀啊,这都需要仪仗队跟着。礼仪讲究绝对少不了。你想减去礼仪等等,那就是不成体统,大臣们就要冒死相劝了。像电视剧中的那样,还微服私访啊之类的,现实是不太可能的。九十年代有个电视剧《戏说乾隆》里还有乾隆爷和江南三个民女邂逅了一段段感情,更是无稽之谈,为的只是吸引观众。乾隆爷确实是历史上的少有的风流皇帝,这不假。不过无非主要也就是他还是皇太子时和宫女有一段私事罢了。当了皇帝,日理万机,真没什么时间风花雪月。

当了皇帝你甚至不能选择自己的爱好。

南唐后主李煜喜欢诗词音律,不理朝政,最终亡国。天启帝朱由校喜欢木匠工艺,清世祖福临喜欢袈裟胜黄袍,都有自己的爱好。然而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所以说做了皇帝你就得热爱皇帝职业,不要再搞其他的了。

顺治皇帝很向往出家人的生活,安逸清静。他写过一首长诗抒发自己内心感慨。“……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可见皇帝内心的忧烦。

所以说,这皇帝真的不好干。但是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人做梦都想着当皇帝呢。可能也只有真正体会过当皇帝的滋味才能明白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芸芸众生想当上皇帝,好多皇帝又想做个老百姓。真像那句俗话说的“隔岸观花总是好,这山望着那山高”。

看了这篇文章,不知你是想当个皇帝还是普通百姓呢?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