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是在学校大礼堂看的,也是第一部在学校里看的电影。
本来同学在12月末的时候就想要约去看了,但是想想还是算了。因为我是一个很懒的人,要出去看一场电影实在是太麻烦了于是就没去看。到上周才看到学校大礼堂会放映这部片子。于是就和同学一起去看了。
首先,这是一部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但是因为我没有看过小说,因而只能靠影片简介了解大致内容。但在看的过程中,其实是很懵的。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影片的战争部分,因为当时只写了一个年份,是1979年。但是作为一名不合格的文科生,我并不了解那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于是只能在百度上去查,查了之后才发现,那是一场对越自卫反击战。
这场战争,对我来说十分极其的重要,可是我却不记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的爸爸,是一名军人,而他,也参与了这次的战争。他们是驻扎在老山的一个部队,我的爸爸不在最前线,但是他的战友却上了真正的战场。记得那是他从年轻吹到老的一件事儿,就是他的战友,是一名一等功臣,就是在那次战争中得到的头衔。那位一等功臣,我也是在高三的那个国庆,有幸见到过一面。即使现今已经芳华不再,但是依旧能看到他飒爽的英姿。记得我从小就有军人情怀,但是仅仅只是情怀而已。说到情怀,这才是最具讽刺意味的。明明是那么重要的一场战争,对我来说,意义那般的深刻。可是在观看电影时,我却不知道,那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说来也真的是极其的讽刺了。
但是,我确实也是看不了战争的场景的。看到战争时,受伤的士兵身上所负的伤,心中很难受。这种难受,不单单时因为他们是在为祖国奉献,还是因为他们受伤的程度十分的让人感触,难受以及压抑。就像是揭开了一块未好的伤疤,又疼,又压抑。于是我就在想,我是不是一名浪漫主义者,只适合看美好的东西。现实真的太可怕了,也太残忍了。可能我不是一名真正的勇士,不能正视淋漓的鲜血,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
刘峰是一名多好的人啊,可是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善良不是用来逃避责任的借口。别人的付出,也不是理所应当。正是思想已经改变了,所以我们会为刘峰感到不值,感到惋惜。
可是放在当时,他真的值得可怜吗?如果不值得,那么那个社会又是怎么了?
我果然还是不是很适合看《芳华》这样类似的电影。不是说它的价值不高,而是我不适合看有着过激战争内容的片子,我很难消化掉自己看到的人体遭受的那般苦难。我也不敢直面人心那般的险恶。
当然,这也不是说我只喜欢看剧情片,喜剧片。相反,我觉得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或者是一档综艺,能够引发人的思考,是十分好不过的了。当你在看东西的时候,有了自己的思考,这才能体现出作品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