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他的文笔清新脱俗,为我国现代散文平添了瑰丽的色彩。他把《背影》刻画得深刻,令人潸然泪下;他把《荷塘月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有身临其中之感;他的《儿女》叙述得平淡而不失人情,让人感同身受。他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写作基调。
关键词:朱自清;现代散文家;散文;清新脱俗。
向往
第一次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是六年级我们学习的一篇文章《春》。这篇文章要求是全文背诵,那时候只会跟着模板分析《春》这篇文章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重点词汇……而几年后再细细品味便别有一番风味。东风,小草,树木,花朵,甚至泥土,都在他笔下飞舞,这些看似平淡的意象,仿佛都被他赋予了生命。他能让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他能让小鸟叽叽喳喳地唱歌。他把春天所有生机勃勃的形象都淋漓尽致得展示出来,把他心里对春天那份诚挚深刻的爱全部寄托在《春》里,决不拐弯抹角,直白地说,他爱春。写春天的散文家不少,而仅仅只有他,把春天的美写得那样的详尽,把春天的生机写得那样蓬勃,把春天的意蕴写得那么得深刻。这是他自己所追求的宁静和安慰,远离世俗的喧嚣和纷扰,仅此而已。
细腻
后来读了《背影》一文,那是我第一次为文学作品流泪。这篇文章直戳人心,可能我们也能够感受到父亲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和不舍,但我们可能并不能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但是,朱自清先生这篇背影,偏偏挑了父亲去买橘子给“我”这么一个细微到极致的小事情。可是他将这段父亲买橘子的过程放大,将他转身,翻栏杆,买橘子的背影进行细腻地描写。而往往只有这些小事最扣人心弦。他把父亲给自己做的这些事牢牢地刻在心里,父亲的每一个动作都深深地牵着他的视线,这是怎样不舍才能写得如此细致啊!而他将父亲转身离开时装作无所谓的模样也描写出来,写出了万千父母心中最感同身受的那部分。如此直击人心,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真实情感。
清新
当你心里难受的时候会选择做什么?在我们平常人的视角里,可能通常会选择埋怨吐槽一番,亦或者是大吼大叫发泄。但朱自清先生就偏偏连心情不爽的时候发泄的方式都那么地清新脱俗。踏着夜色,他走在荷塘边,月光下倒映出他淡淡的忧伤之情。或许在写人文感情的时候,他是那样的直抒胸臆,但写到他自己的心境时,他是那样善于隐藏,他偷偷地将自己的忧伤藏在字里行间中,对现实的不满和忧愁,无力感油然而生。在他这种低沉的感情下,这夜色便最能抒发他朴素的心境。众所周知,朱自清创作荷塘月色的背景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当时文人志士,包括朱自清先生,作为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对祖国的热爱之前溢于言表,朱自清先生面对黑暗现实的无奈之感,导致他的内心苦闷无解。但如此清新的文章,又确实增加了朱自清先生对未来政治的寄托之情。
人情味
朱自清先生的《儿女》是继《背影》后,又一次直接描写亲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对亲情十分看重,不管是他的父亲还是他的儿女,他都想把生活中所有的细节记录下来,这也是他内心中最真实的情感。《儿女》这一篇文章如诗歌一般,行云流水,没有过分强调转折的部分,他对自己在人伦关系中的过错进行检点,以他自我的情感为基调出发,突显的就是他的诚挚的爱心和他愿意自我审视的决心。这是我们难以做到的自我反省,却又实在贴近我们的生活,他擅长从这些小事出发,在平淡的文章中传达出浓浓的人情味,实在让人不得不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朱自清先生内心的这些细腻情感,最能打动我的心,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1.朱自清《背影》
2.朱自清《荷塘月色》
3.朱自清《春》
4.朱自清《儿女》
5.朱自清《论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