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既终虚无,但存于真。

作者:郑熙琳
主要内容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拥有怎样的生活?我们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有一个答案。大多数人选择不说,埋藏心底,任它长出藤蔓,最后变成心底一间打不开的房间。有的人选择开口,但仅限于开口,当作每天酒后的下饭菜,当作蹦迪后的舒缓剂,当作柴米油盐后的琐碎聊天话题。少数人选择行动。他们迈开步子,只做想做的事,旁人的冷嘲热讽,或虚假奉承,他们根本没时间去管,因为心里所向往的“大事”,什么东西都无法比拟。顾姐姐就是这样的人。我更想称她为顾姐姐,一是她已经辞去教师职位,目前开着一家客栈,做一个简单生活的老板娘;二是她于我更像是一个和自己心灵相通的姐姐,她的个性,她的行动,她那十足的底气儿,就像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个小铁锤,把我摇摇欲坠的信念和梦想的图钉“突突”钉牢。顾姐姐讲自己的家庭,讲“很有氛围的”成长环境,讲自己的情怀,讲行动的缘由,以及路上遇见的人们。在她演讲的过程中(其实我更喜欢称之为聊天,因为她说话的语速以及所带的情绪都令人很舒服,像与她面对面聊天)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她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行动?而大多数人为什么不能?顾姐姐在开头便说,“我去旅行,出发只带了我所有的积蓄,一万一千元,很多人不相信,觉得我在骗他们,可我真的没有,我不觉得出发需要多少钱才能让你有勇气,我想我能做出这样的行为来源于我心中的底气。”我突然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无数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或许她心里的底气就如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所说。什么意思呢?因为顾姐姐心里向往的是即将开始的旅程,即将遇见的人们,即将拥有的梦想的生活。她心里念念的是远方,是灵魂所向,是不顾一切也想要做的事,不是优秀评选,不是奖金测评,不是出人头地。她的心之所向,就是她最大的底气。如今很多年轻人终日浑浑噩噩,过着毫无规律并且无趣的生活。难道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虚无缥缈吗?其实他们认识到了,并且清清楚楚。他们早就发现生活的规律,却自以为看懂了规律,并遵循他们以为的生活规律活下去。我在大学有一些朋友,和他们有许多可以聊的话题,音乐,书籍,或者日常的感受。他们并不孤陋寡闻,相反,我认为他们的知识范围广,并且为人处事相当恰当,品味也无可挑剔。只是,很大的一点在于,他们不相信梦想的力量。「不相信」或许太过绝对,至少是,「不那么相信」,或者,「很质疑」。我去爱奇艺、pptv、优酷等视频app的综艺频道搜索了“梦想”这个关键词,发现的节目少得可怜。而目前国内选秀节目如此之多,其实选秀就是一种个人梦想的实现过程,那么为什么名字里带「梦想」字眼的如此少呢?我想,可能是梦想这个字眼太过宏大,或者,太过沉重。时代在变化,梦想不再是可以随便说说的东西。在过去,倒退十几年,当科技没有这么发达,选秀节目还在萌芽,新媒体还没有影子的时候———香港乐坛新星众出,国内艺术圈子(包括音乐、电影等)急剧发展,一波又一波的人因为被星探发现或者因选秀一夜爆红的时候,众人被这样突如其来的幸福感诱惑。梦想成了最亮丽、最有力量的词语。好像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某种途径实现自己的愿望。在节目上吼一吼,哭一哭自己的家世,就可以关注度急剧上升,在某个平台获得冠军,就可以变成众人膜拜的对象。然而,新媒体的时代来了,选秀节目也屡见不鲜了,大家对节目里的“梦想拥有者”早已失去新鲜感,因为太多拥有梦想的人,而太少的人能够站在最高处,在一片欢呼声中获得众人肯定。于是,到了今天,浮躁的社会里,梦想这两个字好像成为了一种咒语,说出的人都会沦为生活的平庸者,人们不愿意直接大胆的接受这种结果,于是常常埋于深处,任其如流星般陨落。其实,如今浮躁的社会里浮躁的人群对“梦想”有着极大的误解。梦想就一定是被众人认可和肯定的吗?梦想就一定是发着光、像星星一样触不可及的吗?梦想就一定是付出半生努力也无法实现的吗?那种“一夜暴富”、“一夜爆红”之类的梦想可能是这样。可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梦想,这只是少数人的白日梦。大多数人的梦想及其普通,但却真实。比如“想考一个好大学”、“想出国留学”、“想要拥有一段不平凡的爱情”......比如顾姐姐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其实从客观角度来说,顾姐姐的这个梦想,比大多数人的梦想都难以实现。考大学、当一个设计师、拿奖学金、拥有一份好工作等等,这些梦想基本靠努力。就是说你要是用时间堆起来做一件事,你的梦想是离你很近的。可顾姐姐的远行之梦,其实很大来源于内心的灵魂高度。因为很少的人可以做到不顾往后生计,去做一件不确定收获多少的事。也就是说,世人多困于物质,特别是现如今,精致的利己主义被“发扬光大”,很多人早已丢弃内心深处的声音,选择了逃避,退而求其次。“我不要那么好的人生,我不可能拥有,这样子的生活也过得下去”这样的思想。可能是大多数年轻人的想法。在这里我先谈谈自己,其实我在有一段时间便是这样的想法,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边缘了。那个时候我受旁人影响,知道了许多社会的灰暗,感受到了人生的灰白。我意识到自己年岁已经不小,却碌碌无为,永远是一个平凡人。我的野心,以及想要做的事,永远会消失在空气里,漂浮于远方的田野。我甚至觉得自己好像拥有梦想是幼稚的行为,我所做的事也都是“不懂事”的表现,我开始质疑自己,我开始觉得像很多人那样忙碌于现实的人际关系和恋爱关系,追求物质的满足是我必将踏上的道路,为此我内心极其矛盾,还一个人去了丽江,想要给自己一个答案。我究竟是怎样的人?我会成为怎样的人?我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这三个问题无非是困惑我最大的。今天听顾姐姐说,要认识自己。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人,想要做什么事,才不会盲目的追随别人,或者毫无保留的被生活推着走。心里一阵惊雷。这和我的疑惑完全吻合,只是顾姐姐有了答案,而我还在寻找的路上。在那段困惑的日子,我使用多种途径,想要找到问题的答案。我在知乎上提问,看到跟我同样孤独的人,心里便多一丝温暖,原来不是自己不合群,是我们根本就不一样。我所追求的,他们不能理解,他们追求的,我可以理解,但不苟同。我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在这一生。和自己相同的又有几何?所以忍受孤独,是坚持梦想很重要的一点。我也看书,看《月亮与六便士》,书里斯特里克兰德的人格给我心灵重重一击。他四十岁才开始作画,才开始走真正想走的人生路,他贫困潦倒,他甚至好几次因为无依无靠、无钱无财病死,而他不为所动。原因就是他内心深处的渴望,那是他唯一的欲望,强烈到了任何东西都无法撼动的地步。女人、身份、地位在他看来不过是虚无。他的肉体会需要各种东西,可在他强大的灵魂面前。这些东西不过是“折磨灵魂的玩意儿”罢了。他始终孤独,在快六十岁才结婚,过了一段平和的日子。这么短暂的一生,我却觉得比任何人活得都长。曾经有一个人用网易云里的一句热评评论我,说我“二十五岁就死了,七十岁才埋。”后来我一直想证明他是错的,可越是证明越是出错,因为在他眼里“死了”的定义和我完全不一样。当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了,因为我知道了每个人对事情的定义不同,看到的东西便不同,我不因为想让别人眼里看到“优秀”的我去追求和他们的相同,我只想成为自己眼里那个闪闪发光、坚持自我的人。至于坚持下去是对是错,会有怎样的结果,我们又如何能预测呢?我不知道最后会怎样,我只知道,坚持就是正确的。感谢顾姐姐,让我心里的秤又稳固了一些。我想我会做到直视内心,不自欺。反正很多东西最后都归于虚无,不如在堙灭前好好绽放一次。哪怕一次都好。那样在快消失、生命快到尽头的时候,想到我曾经做过连自己都感到难以置信的坚定的事的时候,会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吧。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