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
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安静,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泰戈尔曾说,外在世界的运动无穷无尽,证明了其中没有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只能在别处,即在精神的内在世界里。“在那里,我们最为深切地渴望的,乃是在成就之上的安宁。在那里,我们遇见我们的上帝。”安静,只是因为有那么一份满足,那么一种希望。
就像《叶子》那句可以形容一个人的心境“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为了迎合气氛所表演的喧嚣狂欢的氛围,不过是我们一群人各自想要纾解寂寞的一个托词罢了。而唯有独立思考享受这环境,这安静才可以变成一个人的盛宴。在安静中观察世界,春天陪着花开放,夏日聆听蝉鸣,秋天闻着秋风打落红叶,冬日看雪,独立思考,感受四季独特的风味,岂不美哉?
与通常认为的安静就是静止,而热闹意味着运动不同,安静更像是肉体的相对静止,而灵魂在跃动。其实有研究表明,安静时大脑处于默认状态,想象力会提升,收集和分析信息的速度也会大大提高。安静的大脑会处于更自觉,更有意识的状态。有助于对你的自我概念及自我评价进行客观和深入的思考。
当身边的一切都安静下来,你的感受会是什么?你甚至也许会觉得恐慌。事实上,一直以来你都通过各种各样的声音持续地转移着注意力,它们帮助你的思维和感受不断地从你不愿意面对的事情上逃离,工作,回忆,情绪等等。而在绝对的安静中,你却不得不与最真实的那些东西共处。我们生活中,就是缺少这种发自内心的追求,可能是外界太吵,也有可能就是我们内心不太平静。
安静时,我们周围的一切,包括我们自己都是在运动的。我们看潮涨潮落,日升日落,江水滔滔不绝。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站在圣人的心境,既然无法改变绝对的运动变化,我们不妨从自身出发,寻求改变。安静是我们与宇宙中更大,更深邃的某种“精神力量”的最触手可及的方式。上帝说:“你们的力量存在于沉默与盼望中,无论你是否信仰宗教,也许,都值得试试。而想真正找到自己的方向,必须发而内心。安静的魅力就在于给了我们与潜意识对话的桥梁。在安静中,我们找到本心。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方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是充实中的静谧;“大隐隐于市”是豁达的生活,是静谧后的充实。安静,肯定会是,也只可能是一种享受。你的思维层次决定了你的生活方式,因此,多读书,多思考,思想成熟了,心就淡然了。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