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楚汉争霸中,堂堂的西楚霸王竟然败给了一个无赖汉王,让人无法理解。其实,刘邦能当上皇帝是有原因,这其中有刘邦自身的素质所在,也有时势和运气的所在。刘邦身上所具备的仁者大德是项羽望尘莫及的,而时势也造就了这样的一个平民皇帝。关键词:刘邦;仁德正文:刘邦,即汉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的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在《史记》中,司马迁称誉刘邦为圣人,与尧帝相媲美。宋人苏轼日:“古之英主,无出汉高。”毛泽东更是盛赞刘邦是“封建帝王里最厉害的一个!”然而这样一位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在当下的评价却较低,如易中天所说的“刘邦是一个"无赖”、“混混”、“流氓”,是靠"运气好”“胆子大”才当上皇帝的”。[1)李宗吾说的“身在刀俎之上,他要幸分一杯羹亲生儿女,孝惠鲁元,楚兵追至他能够推他们下车;后来又诛杀韩信、彭越“鸟弓尽藏,兔死狗烹”,请问刘邦的心子是何状态?岂是“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的项羽所能梦见?[2]“这也衍生除了“痞子文化”,把刘邦定为“流氓皇帝”。但是刘邦真的是一个痞子一个流氓吗?当然不是,刘邦是一个仁者,一个仁者大德。德者,在那个动荡的秦朝末年,刘邦身为一名黔首,斩白蛇起义,“征无远近,敌无大小,必手振金鼓,身当矢石,栉风沐雨,壶浆不赡,匪遑宁处。[3]"不知经历了多少磨难多少挫折,才把他追随的队伍壮大,拥有逐鹿天下的资格。随群雄一起西征以诛暴秦。终于诛灭暴秦。之后,项羽雄踞中原称王,刘邦避其锋芒,猥琐发育,由弱变强经过四年波澜壮阔的楚汉战争,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统一中国,登上皇帝的宝座。一介布衣,坐上那九五至尊之位,接着,平定叛乱,驱逐匈奴,发展生产,万邦息肩,如此功绩,何等辉煌。历史是有选择的记忆。取什么,舍什么。歌颂什么,鞭挞什么。弘扬什么,贬斥什么。美化什么,丑化什么。如何从纷繁的历史汪洋中抓住本质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的文人学者对刘邦责骂的矛头所指莫不是刘邦的德行不好。德是做人的根本,德行决定着人的质量。受儒家思想影响,古代中国人尊崇仁德其实往其本质上说,那就是对儒家意义上的大同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不懈追求。大德,即以国家利益为重,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国家利益,舍得牺牲自己的利益,包括名誉、亲情、乃至生命。所以便有了不顾亲生子女轻车逃命,不是懦弱怕死,而是正应了那句古语“大德胜天!”;刘邦的“幸分尔一杯羹”宁舍老父亲,也要成全大义;“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何尝不丈夫。”虽然刘邦做了皇帝,但也不要把他想的太伟大,刘邦不是神,他只是一个血肉丰满有情有义的人,他也有自己的父母妻儿,在亲人骨肉间,他也具有普通人所具有的那些情感,为了完成那诛秦剪项的传奇霸业,他只能舍弃小义,成就大义,这难道不仁吗,这才是仁之大者,大德也。刘邦并非胆小怕事,自私自利残酷无情。若是刘邦遇难死去,暴虐的项羽执掌天下,最遭殃的是天下百姓。刘邦的肉亲情与天下黎民百姓相比,孰轻孰重?所以,刘邦的一系列举措不仅不是他人生中的污点,反而是他大德品质最生动的体现,刘邦把智慧、品德融合到一起,形成了华夏帝王史上一道仁者之景。[4]至于刘邦称帝后屠戮功臣,此事多为吕后从中作梗,为其日后专权扫清障碍,从刘邦临终前声泪俱下将赵王如意托孤于老臣周昌一事,可以看出刘邦的人情味与重情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曲《大风歌》终了,也是刘邦英雄本色的绝唱。刘《史记》是这样记载:“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日:病可治。'于是高祖熳骂之日:‘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5]医生出门后,刘邦向吕雉交待了后事。病可治却不治,宁死,这事听起来真是蹊跷。难道如史籍所说,刘邦真以为自己是赤帝之子天命所钟么?刘邦的傲慢,《史记》《汉书》均多次提及,定然不假,但其智识超人,不可能真的以为有天帝相佑。是否可以这么想:刘邦是想死。为什么想死?不想看到那些功臣在自己手上一个接一个地诛灭。楚汉争锋刘邦胜利称帝后,先是杀燕王臧荼、颍川侯利幾,接着杀代国相国陈稀,然后是杀大功臣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但功臣造反还是前仆后继。估计刘邦也杀怕了,心焦力瘁了。特别是与他同年同月同日生、自幼交好又一起从沣县起兵、为汉朝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卢绾,这时与陈稀联手造反的迹象已明,他已经派心腹樊哙去镇压了。卢绾,杀还是不杀?[6]《史记韩信卢绾列传》载:“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7]可以看出在所有臣子中刘邦对卢绾最好,所有人都可以造反,卢绾最不当造反,可是他还是反了,这时的刘邦终于感到绝望了吧?所以刘邦便不治了,留有一份大仁大德永远沉睡了。中华民族的血液,存在着刘邦和他所创建的大汉王朝的基因!也流淌着他仁者大德的血液!参考文献:[1)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2]李宗吾《厚黑学》[3]唐房玄龄等人著《晋书:王鉴传》[4}《刘邦真如世俗所说的那般"痞子吗?》adssa4544加贴在中国历史铁血论坛[5]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6]《刘邦之死》储劲松中安在线-安徽日报[7]汉司马迁《史记韩信卢绾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