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山楂树之恋》是根据艾米小说《山楂树之恋》改编的,由张艺谋执导的爱情片。片中表达的情感是一定是很多人想有但不曾有的,无论是放在现在这个色欲横行的世界,还是置于彼时那个思想相对单纯的年代,这样的纯情都显得有些过分不食人间烟火,但是它符合爱情最根本最原始的特质,而且张艺谋导演通过对这一爱情有意的纯洁化,达到了动情但不煽情的效果,因此我愿意相信那种纯美。
影片对时代背景的复原相当考究,贫穷凋敝的农村生活,纯朴甚至有些傻里傻气的人物,随处可见的革命标语和口号,以及那种盲目的战天斗地的豪情,都有一种很强的时代代入感。尤其是静秋排练的那段戏,对领袖的热情而机械的崇拜之情跃然眼前,以现代人的目光去看十分愚蠢可笑的歌舞正是当时的时尚之举,相信这样的场面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一定能把特定观众群体立即拉回到那个百感交集的年代。从这个细节上看,张艺谋的目标观众并非仅仅是网络时代的年轻一代,而更愿意和电影一同怀旧的必定是60后70后甚至更早的人,只有这个时代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那个头脑发热年代的人们的普遍情怀。
张艺谋导演着墨不多,寥寥几笔就做出人物背景形象勾勒:比如静秋看到被划为右派的母亲拿着扫帚被学校领导大声呵斥,比如糊十个信封才赚一分钱的辛酸,比如静秋在那么绿油油的田野,听到老三说他的母亲四年前上吊自杀等等。同时,张导也注重乡村清幽的环境,似乎可以使人暂时忘却了那个时代:清澈的可以游泳的河水;苍翠葱郁的树林;缓慢原始的摆渡;扎根溪水的石头;核桃、冰糖、大饼、油条。在刻画感情细节方面导演也运用比较含蓄的方式:送钢笔、送冰糖、送胶鞋、乃至送钱,老三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关注静秋及她的家庭,用朴实的浪漫让静秋感受爱情的甜蜜,化解静秋的误会。他们的爱情是纯净的,没有肉欲、没有谎言,不仅是静秋的心灵,更是老三的呵护。
舍得舍得,谁都无法权衡两种行为的关系。在爱情面前,思想只有感性,没有理性。老三拼命加班只为了换取休息时间来偷偷看一眼静秋;静秋冒着犯政治错误的危险请假三天也只是为了陪一陪老三。医院的场景是最为压抑的,一个在门外一个在楼道,隔窗相望、无语凝噎。没有经历过,又怎能体会这种离别在即刻骨铭心的痛。
故事的结局是悲怆的,静秋最终没有喊出那个心理默念了无数次的名字。老三的走带着遗憾却又饱含甜蜜。山楂树,因为水的淹没而不复存在,爱情却在延续。在这部细节满满的影片中,将生活的无情与文革对人们的无情摧残展现的淋漓尽致。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将静秋与老三的照片放大,再放大,最后定格。这应该是所有人的愿望,希望他们将这美好的一刻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