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和他的仓鼠哲学人生观
[摘要]李斯的仓鼠哲学是在他看见厕所以及米仓的老鼠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生活处境而吟出“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他认为人的才能和蠢笨完全就如同这些老鼠一样,区别在于所处的环境与所要谋求的职业、所居的地位不同罢了。仓鼠哲学的发现,使得李斯的后半生一片光明,他睿智博学,毅然辞掉了小吏的官位拜师荀况。荀况深深影响他的人生观,他性恶论根深蒂固,也促使他成为了一个机会主义者,拥有浓重功利心的机会主义者。他认为他的人生价值在于追求功利达到富贵,他摒弃其他家所论的理想主义社会价值,他认为功利是人生的一切价值所在。
[关键词]李斯仓鼠哲学人生观价值观
李斯在当小吏期间,上厕所时发现厕所中的老鼠看到有人来便惊慌失措地逃走,而又联想到粮仓里面的老鼠吃得无比肥胖,有人来了也不怕,也不逃,于是感言所成他一生所持的人生观价值观——仓鼠哲学。在他后来的人生历练中,他总结出来了秉持一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人为功业利益而争夺,是符合时代潮流的,笃信礼仪之道是伪善的。但李斯成功源于他的“仓鼠哲学”,失败也是因为他的“仓鼠哲学”。李斯的一生也如同他口中的仓鼠,前半生默默无闻如厕鼠,后半生如仓鼠。
一、李斯仓鼠哲学的形成过程及原因
李斯是楚国人,年轻时家境不好,为谋生在郡守府当小吏,薪水少,待遇差,福利不好,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而在马洛斯的需求论中我们知道人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所以他十分郁闷,有一次看到“史舍厕中鼠食不絮,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打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1]官厕里老鼠在吃人的粪便,看到人狗过来吓得逃跑,而仓库里的老鼠却十分惬意。于是有了李斯的仓鼠哲学。这句话是是说:一个人的地位的高低,名声的好坏,就跟这些老鼠一样,关键在于所处的环境啊!实际上,这当中有一个对比——李斯把自己看成是那只在厕所里吃粪便的拉叔,吃的是别人剩下的东西,还要时时处处担惊受怕,完全没有地位和尊严可言;而把那些出身比自己好、地位比自己搞的人看成是那些在仓库里偷吃粮食的老鼠,没有人去管他们,能够尽情享受、为所欲为。[2]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在其自传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的一生总会有一些主要的思想和某些深刻的感受在影响着和支配者他的一生,使其生活沿着一条主线在往前走。这条主线通常比较容易确定,容易找到。’通国分析李斯的人生主线,即仓鼠信条,我们也就毫不奇怪他为何要置同窗好友韩非于死地了。这注定了李斯在接下来即将发生得事变中,必定要扮演一个及不光彩的角色,帮凶。因为他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但凡有碍于他实现这个最高目标的人,他都会毫不犹疑地消灭,不管是道德良知还是亲情友情。[3]
二、为什么说李斯成也仓鼠哲学,败也仓鼠哲学
李斯的人生信条就是:人生如鼠,不在仓即在厕。李斯不想在厕,他想当肥大的鼠。而保证在仓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见利忘义,见风使舵。[3]所以后来在秦国,李斯才能步步为营,如鱼得水,最终让秦始皇相信他,使秦统一全国,自己也走上人生巅峰。但是在后来的事变以后,秦二世登上了皇位,李斯不再锋芒毕露继续保持他的仓鼠哲学处处忍让赵高,守好自己的粮仓,“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争谏,不亦末乎。”[4]他本该凭借自己的学识地位,能力去有所作为匡扶国家,但是因为他的仓鼠哲学,人生信条,利己主义,这样一个机会主义者,经历欺诈,攀爬,阿顺,争夺,成功,委屈,落得如此下场。清代林伯桐说:“当其辞于荀卿,曰‘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困穷,自言其所见也,只此二语,便足断送一生。’”,没有身外之态,没有安全感,并最终成为命丧人手的老鼠。
三、仓鼠哲学的启示
不甘于贫贱落后,对于我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落后,不消极,不避世,我们要奋发图强,而不是甘于落后,仓鼠哲学很大一部分适用于正在奋斗的年轻人,我们要不畏困难,直面自己,敢于尝试。
李斯的仓鼠哲学有点类似于“森林法则”,在这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世界里,我们也要为自己谋一条生路,为自己的后半生努力打拼,但同时,我们也不能一昧强调利己主义的思想,机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考虑自身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别人或者整个社会环境,也要结合社会价值,弘扬马克思主义,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史记-李斯列传》司马迁
[2]《史记中的管理大道》方俞2009年版p277
[3]《秦朝——被曲解的历史》刘义光著2012版p175
[4]《太史公曰》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