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嘉年华》观影感

作者:李雨昕
主要内容     

它上映当口正巧赶上现实中三色幼儿园的事件,让人五味杂陈,现实的悲剧和焦虑映射进故事,交织成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这故事里的众多指向都点到为止,权势的勾结,懦弱的父母,破碎的家庭,舆论的操纵,等等这一切都可以选其一或者全部向更深层推进,只是不知道这种停留是不得已,还是自觉的艺术考量。

对于我而言,《嘉年华》带来的情感上的冲击并没有《素媛》带来的那么大,但更多的是思考。《素媛》是从父母的视角来开展,直观地向我们表现了儿童被性侵之后的维权艰辛和家庭的创伤。《嘉年华》则是从亲历者小文和目击者小米的视角展开。

我看到的是在受侵害之后,母亲的歇斯底里,警察的不在意,医生的多次检查种种给小文蒙上一层又一层的阴影,这才是二次伤害,使小文越发眉眼低垂。她在父亲得知事件后逃跑或许也是因为她害怕父亲也像母亲一样。她所受的伤害哪里又仅仅是性侵本身带来的呢?

当我看到张新新的父母来劝小文的父亲放弃上诉时,我感觉是有几分荒唐的,作为受害人的父母来为加害者做代言人。但是听他说的我居然觉得是有道理的,放弃诉讼我们得到的会更多。

“可是,道义呢?”这永远不是得失问题。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是我呢,我的父母会怎样呢?但是想不出来,如最后沈奕斐老师所说“设身处地太难”。

小米反映的则是另一种人,她从家里逃出来,发生过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她努力的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想要有个身份证,然而最后却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努力得来的一切。她最后离开也许最后也不过是在另一个城市的底层挣扎。

这部电影早已不是局限于性侵,它铺展开去,莉莉、建哥这些人的背后也许都有一个故事。儿童性侵的题材难得被处理地如此克制,全部情绪被堆在胸口。摄像机紧紧对准女孩视角,男性几乎完全处于反面。导演构建建筑与影像的关系也颇具功力,大喇叭呐喊那场戏可以算全片的高光时刻。梦露像终将坍塌,世界不过是一场肮脏的嘉年华。

电影只是向我们展示了这个时代所欠缺的,能不能改正也是需要我们来做的,电影改变不了什么,能改变的只有我们。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