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先生的这本《科学管理原理》在一百多年前问世,这本书所提到的观点在我看来有些东西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有些随着时代进步其实已经与时代慢慢脱节了,但这本书所提及的管理原理、管理核心仍为当时到当今的管理者们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这本书中所提及的六个原理:
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从标准出发,使生产标准化。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提高工人素质和专业性。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此原理相当于实行工人奖惩制度,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此原理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工人工作效率。
5.实行职能工长制。使得各部分分工更加具体,提高组织专业化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对管理者和劳动者留有不同权利。
这六个原理无论对当时,还是当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时,泰勒先生的“科学管理”理论在广泛的社会公众中得到普及,随着这种普及,“科学管理”中至少是“科学”的那一方面久而久之形成了公众头脑中的观念,而当这个观念形成之后,它肯定会来改变人们的行为。所以,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美国的各个企业中都可以看到科学管理的影子。美国社会也是全世界中普及科学管理最广泛的国家。而这也是在当时美国的工业生产效率领先于全世界的最基本的原因之一。
泰勒先生的《科学管理原理》对世人的奉献并没有停留于经济方面,这本书也体现了泰勒先生的哲学思想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在哲学方面,他提出了以下几个思想:
1、雇主和工人彼此的利益并不是一对对立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相反雇主和工人这两者的利益是一致的。任何一方的单独的利益增长都是不可能长久的。
2、在广义的管理范围内,总是可以划分成两个方面:‘主管人为一方,工人为另一方’。这使得泰勒在发现管理问题时总会向正反两个方面都进行观察。
3、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企业内部劳资双方都得到利益的情况下,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财富增长和贫穷的减少。这种哲学思想使得泰勒先生反对生产效率的提高会导致工人失业的说法。
4、劳资双方要将注意力从盈余的分配上,转移到如何增加盈余上。当劳资双方停止对立转向合作,他们共同努力所创造出来的财富大的惊人。
而在对于人性的思考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人都具有偷懒的倾向。泰勒称之为‘本性磨洋工’
(2)人人会受到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泰勒称之为‘故意磨洋工’。在现代的意义上来理解就是工人不但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
(3)每个人都可以找到更为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成为在那个领域出色的工人。
(4)每个工人都可以在努力工作中找寻到自信和快乐。
(5)无论是工人还是资本家双方都一样贪婪、一样自私、一样狡猾没有一丝一毫的区别。这些对人性的思想其实是对人性的善恶的探索,揭示了人性最丑陋恶俗的一面,对当今社会的某些事件也有借鉴之处。
而我认为《科学管理原理》之所以仍被世人重视在于作者本人泰勒先生是以本身经验来写下关于管理的理论,他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理论,相比于当时其他研究人员从实验得出的结论,泰勒的理论更有现实性、可行性。泰勒以科学方式来代替经验,重新划分工人和管理者之间的职责。管理者有责任通过记录、度量、分析和实验来定义和改良操作过程,并且加以系统化的实施的管理。特别能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在研究和定义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泰勒始终应用的是实证严谨的态度和结构化的科学方法。这一点在今天,仍然是我们很严重的缺乏的东西。用结构去替代所换乱,用实证去代替的经验,工业化和现代化首先要科学化,这一点还是任重道远。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的应用,对于改善效率和杜绝浪费还将发挥巨大的效益。泰勒把科学管理前的管理方式归纳为“积极性加激励”,在这一方式下,一切问题都由工人解决,工人的经验起决定作用,管理者的管理思路是,号召每一个工人所运用最佳判断力,合理计划和安排,做到多快好省的完成工作任务。从现今看来,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中“非科学的管理”当然会有问题,工人没有也无从掌握科学的方法,劳资的对立关系,更使工人在能力和意愿上都不可能满足这一要求。科学管理正是要管理者承担起管理者可以也应当承担的责任,用集中的一致的科学方法代替分散和差别的个人经验。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证明了其操作的可能,并提供了科学的原则方法和工具。
《科学管理原理》是泰勒先生在当时背景下实践后得出的巨作,而他留下的这部巨作可为我们这些后人提供理论指导。而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中找解决办法的答案,也要结合实际在前人的理论实践中筛选出适应现代社会的部分,更要开拓创新,通过实践,得出新的理论新的管理学体会、理论。从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至于被淹没,而是迎浪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