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是一门有关语言学的课程。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一起出现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所以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很早就注意研究语言,所以语言学是古老的。但直到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真正科学意义上的语言研究最终从附属地位上独立出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语言学的确是十分年轻的。正因为如此,随着语言学与别的学科的交融,又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话语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宇宙语言学等等,这些也体现了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语言与人类的历史及社会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为语言教学服务、为语言政策服务、为现代化服务,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语言学。
语言学概论是我们汉语国际教育的基础必修课,对具体语言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对对外汉语教学也又指导意义。
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语言学概论”课程以《语言学纲要》为教材重点讨论语言的性质、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结构特点、语言接触以及语言的发展演变等。人类研究语言分为五个阶段。一是传统的语文学阶段,这时以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二是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产生于18至19世纪初的欧洲,主要代表人物威廉.琼斯。研究角度主要是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三是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发轫于1916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四是形式语言学阶段,1957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发表,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五是交叉语言学阶段,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和人类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等。
学习这门课程最大的收获就是,对语言有了大致的框架,对于英语、中文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对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有了合理的解释。比如同化、异化和脱落。同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原来不同或不相近的音,其中一个音因受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相同或相近。如广州话中的“收音机”,往往说成“心机”,普通话中的“面包”miànbāo,前一个音节的韵尾/n/受到后一个音节的声母/p/影响,读成了/m/等。异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原来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音因受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俄语里最丰富;法语“militɑire”[militε:r]→[melitε:r]汉语主要表现为声调的异化:如两个上声连读,前一个变阳平(好好学习、粉笔、野草、悔改)。脱落,语流音变中连读的某个音消失的语音现象(往往弱化的某个音节进一步弱化形成脱落)。如:我们[womn]→[wom];豆腐[toufu]→[touf];意思[yisi]→[yis]等等。为了连读方便,儿化音节里韵尾-i-n常脱落。([i][n]韵尾与儿化的卷舌不协调,所以先减音再儿化)如“锅盖儿”“小孩儿”“茶缸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