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祭日催泪漫画刷屏
摘要:今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这一天,许多人的微博和朋友圈被一张图片刷屏。这张图片的内容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在南京太屠杀中死者的缅怀及让世人勿忘历史的思想情感,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反响。
关键词:公祭日漫画刷屏传播信息社会
引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主动或被动地接收着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不仅因为我们身处信息社会,还与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的发展紧密相关。信息接收的完成必然少不了传播,而传播也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一个完整的传过程由传播者,受传者,媒介,讯息和反馈构成,这五种要素是传播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
正文: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许多人的微博和朋友圈被一张图片刷屏。在图里,一名来自1937年的女孩和一名来自2017年的女孩隔空相对,彼此伸出手想要抓住对方。其中1937年里的女孩全身是灰,衣服单薄,光着双脚,她的身旁是枪火留下的烟尘和战争留下的荒乱;而2017年里的女孩穿着暖和的棉服,在她身后,是现代的高楼和干净的街道。两人的中间写有一行字,“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而这句话,也成为了近日网络上频繁被提及的一句话。许多网友在转发上述这张图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有网友称“看到这张图鼻子一酸,和平不易,应当牢记历史”、“画面走心了,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祈愿和平,吾辈当自强。”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张图会被刷屏呢?我认为,这首先与信息爆炸和信息泛滥有关。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必然会使大众在短时间内接受信息并迅速做出回应。而信息的传播少不了媒介,媒介发达带来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是信息的绝对量的增加。现代人大多都喜欢刷微博、微信,转发朋友圈,正是这些平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群众快速了解社会事件。
其次,这幅漫画之所以成为热点,与群体意识脱不了关系。群体的本质特征有两个:一个是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中国人我们当然要缅怀死者,牢记历史,而这张图其实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它代表牢记历史与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是我们每个人所期冀的;另一个是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我们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曾经我们所受的苦难与屈辱,我们享受现在的生活但不会忘记过去。虽然现实中的群体千差万别,归属感的强弱程度不同,但在这件事上,我们是向着我们的祖国向着我们的尊严的。
暖心漫画走红网络这一事件也向我们呈现了马莱兹克的系统传播模式。一方面是公祭日这一大坏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漫画作者自身的一腔爱国情怀促使其创作了这个作品,之后这幅图通过网络传播到大众眼中,而网友们被这幅图所感染,也纷纷转发,表明自己的态度“祈愿和平,吾辈当自强”。这是因为纪念南京大屠杀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责任,这幅图使接收者们产生了共鸣。于是有很多网友私信朱彦询问,是否能将漫画发到朋友圈和自己的微博上,“版权属于全体中国人”是作者朱彦的回答,在他和他的团队看来,这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情感和记忆。
其实,当这幅暖心漫画走红后,流言也渐渐出现,关于作者的身份众说纷云,有人甚至说这幅画的作者是一个初中生。这是一种流言传播,流言是自古以来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信息传播现象,也是人们在价值判断上有着分歧和争议的一种现象。在对待一件事尤其是热点事件,我们都应当保持理性思维,不轻信流言,理智的思考。
结论: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间进行信息传递,接收和反馈的行为总称。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信息。而信息的传播需要借助媒介,信息传播后我们也要了解其传播效果,接收受众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