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将俗物碍天真
林语堂《苏东坡传》原序中说道:“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位于乐山与四川省会成都之间的眉山市里,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已经连续向一张仙人画像祷告了七年的苏洵非常高兴,在之前他的妻子已经生了一个女儿,然后生有一个夭折了的儿子,今天一个男婴的啼哭,终于使他有个儿子的心愿得到实现。
幼年的苏东坡生长在一片青山绿树的眉山市里,也许也爱畅游峨眉,泛舟自玻璃江到乐山去。六岁时他入小学,师从一个道士,而这个私塾有一百多号人,苏轼的绝顶聪明便自此显现。十岁时他做《黠鼠赋》就已经洋溢着浓厚的才华。
而在后来他一生的奇遇中,跌宕起伏,正犹如他乘江州与波涛中的颠簸,时而欢脱,时而沉落,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传诵至今,近乎神话了他的真实形象,但要细捧起他的诗词来,却又是澄灵空阔的。
他的偶像是韩愈,且他也觉得自己与韩愈的命运相似,生活上,一生饱经忧患,流离失所;政治上,因固执己见而被流放,受谣言的箭垛,无端受辱;感情上,喜爱的初恋小表妹不能厮守,先后三位妻子也都早他一步离去。
可是,这也就是喜爱他的人为何如此多的一大原因。在千年长河中郁郁不得志的,不止他苏轼一人;几次被贬,政敌排挤的,也不止他苏轼一人;感情坎坷,生活环境起伏大的,还是不止他苏轼;才华横溢却难以施展的,也大有人在。
却也唯独是他,在一生的颠沛中记叙了太多太多的正能量,给了后人太多的诙谐与乐观。
将人生烹成热茶,入口味旷达的,偏偏就是他。
早期的他满腹经纶,入京中举,名头响彻开封。他也是狂傲的,在他早期的文章里,“江山”二字也是高频出现。好论江山,负手高谈,连欧阳修也要说:“读轼文,不觉汗出。”
而有才华的人一定招来妒恨,这个官场的潜规则上下五千年无人避免,偏偏他苏轼又是强执着遵从自心的人,他自评性格生性急躁,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蝇在食,吐之方快。”开起玩笑来,不分友敌。他一生的经历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不愿意避免,也一生过得潇洒。被贬谪后,他不会再对任何人都讲了真心话,行文更趋于空明灵澈、行止自如。但内心对于己见的遵守,却也从来没有消失过。
要讲他的趣事。
《如梦令》上阙:“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澡堂搓背间他的意趣彰显无二,而林语堂更是在为他写的传中与王安石的正派、严肃、古板,毫不留情的对比,想来热爱生活的人便不会不爱苏东坡。
吃的造诣也无可缺了他,走到哪里他便吃到哪里。在惠州时他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谪海南,儿子蒸了芋头,他毫不吝惜的赞赏:“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黄州住着,也将猪肉的做法创新,流传千古东坡肉香。
吃的如何他都有好话要说,杖藜睡眼惺忪,也要问一句豆叶何时黄,“莫教辜负竹风凉。”这是他一以贯之的态度,既来之,则安之。吃的清淡时他也很高兴:“人间有味是清欢。”
肉也欢,菜也欢,满汉全席他能尽揽腹中,蓼茸蒿笋他也爱拭啖于肚。若只说对于食物如此,那就冤枉了他。毕竟在午夜雨后,风卷残叶时,他早起推窗也要感叹一声:“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喝醉之后,他作一首流浪汉狂想曲,名为《黄泥坂词》。
要写他来,素材便是三天三夜也摘不完。只能说,一个一生霁月清风的男人,在仕途不顺时,有压抑。在痛苦过后,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走着内心的航线,下雨那就谢天凉意,风暴也谢天盛景。在被困难击倒后他站得起来,并且享受生命的美好。这种独有的魅力,为无数读书人所倾倒、所仰慕。
“饱经忧患拂逆,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得尖酸刻薄。”林语堂评他。上天也是对他眷顾的,北宋沦陷时,他已经去世多年了。生在北宋那个繁华时期,也是最耀眼的一枚烟火。
一生与世俗沉沦交道,却丝毫无碍其人性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