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不及对她说出思念的话,时光像流水潺潺,我们,天各一方。”德国十九世纪抒情诗人小说家施托姆的成名之作《茵梦湖》。他诗意绵绵的优美文笔,带入了一个极为简单干净的爱情故事。而在他的文章中,字里行间都是那样的简单而深刻,彰显了施托姆描写干净画面的超凡脱俗的文笔。
喜欢这样的故事,因为它是这样的清澈,美的让人颇感神伤,心中像是被外面的喧嚣堵塞了。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而故事中莱因哈特和伊丽莎白之间却由此产生了更为遥远的距离,远的可以用一生去衡量,而“一生”这个词语,又像是达到了宇宙的尽头。
故事很短,但是却如此的耐人寻味。我像是深深陷入施托姆织的这张无穷的大网里,无法自拔。只好挣扎,挣扎,才能在此中存留,活着,呼吸着。
对于莱因哈特来说,伊丽莎白一定是来自那温润的南方,告诉他那里的月色,那里的日光,告诉他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于是莱因哈特便将合眼睡在她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莱因哈特似乎还记得,又似乎像是早已遗忘。时间总是这么不经用的,它会谱成最美的乐章,会沉淀最真挚的情感。如同他们纯真美丽的青春,看上去是那般那般的美好的存在,但又是那般那般的脆弱,脆弱到如同莱因哈特心碎了的声音:“伊丽莎白,那青山后面留下了我们的青春,它如今在哪里呢?”那种只在他们的年代才会有的心情,就像是夜空中缤纷的烟火,虽然美好至极,绚烂过旁边的繁星,光芒盖过皎洁的月亮,但是它却会转瞬成空,伸出手触摸时只能感到阵阵清风,再也抓不住什么。
太多人许诺过给爱人安稳的陪伴,说的方式和用的语言大多不一致,结果却大多相同,太阳落山,他们就走。伊丽莎白答应要等待莱因哈特两年,这个,算不算一个美丽的谎言呢?
就好像迷失在岁月的迷宫里,迟迟寻不到正确的出口。而人生恰恰需要沉淀,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当初为何出发。在这渐渐成熟的岁月中,我们从未发生过改变,只是越来越清晰的看清自己。
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价们的这样无可奈何的爱情。这个悲剧,不能怪艾希礼。不能怪伊丽莎白的妈妈,不能怪莱因哈特,更不能怪伊丽莎白。悲剧这样发生,他们却也是这样的坦然接受,没有做任何的反抗与挣扎。尽管原先是那样的两情相悦,最后却变成莱因哈特一人独自悲哀。我不知道他们到底在沉默些什么,彼此心里都是如此的清楚自己的感情,但却依然沉默着沉默着。
有些事情,总是还未等到你的来临,它早已变了模样;有些时候,再美好的未来憧憬,也抵不过这样残酷的现实;有些时光,你还未来得及眨眼,它已悄然离去。
习惯可以慢慢养成便也可以慢慢去抛弃,只不过有时太突然让人防不胜防,就如同卷曲的长发纠缠住了扣子,拉着着头皮疼痛,松解或者说硬生生的分离,头皮痛苦只是暂时的。还是那句话,“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
如果恨意真的是爱的极端,那也是极为无私的爱啊,或许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恨”,就像是孩童得到心爱玩具般的失落与无奈。这般孤独的哀伤才是真正的哀伤。《茵梦湖》的哀伤,不同于悲哀,那是莱因哈特的对伊丽莎白深沉再深沉的爱。
远处,茵梦湖的波光闪耀着,一朵往日似曾相识的睡莲,孤独的在湖中迷茫着,是在等待着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