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这本书来读,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如果要写一只猫,为什么不叫《一只猫的故事》,而用第一人称来取名。我是一个猫咪爱好者,这样的名字深深地吸引了我。读了之后才了解到,作者把对社会现象的“冥想”写进了这本书,用猫的视觉来批判社会,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二十世纪初的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
这本书是作家夏日漱石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一九零四年的一个夏日,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猫迷路走进了夏日漱石的家里。作者以这只猫为原型,开始发表《我是猫》的连载。在当时广受好评,于是夏日漱石便开始了不断地续写。因此这本书是在不断地构思之中完成的,没有严格的情节演进过程,但这也成为了本书的魅力之一。
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只没有名字的猫,刚出生不久的它闯入一个名叫苦沙弥的穷教师的家中继而被其收养,以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的心理。这只猫不仅爱思考有见识,并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具有文人一样的气质,将人类的许多事情看得十分透彻。它讲出的话富有哲理,对人类的弱点琢磨的透彻清楚,例如:“世人褒贬,因时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样变化多端。我的眼珠不过忽大忽小,而人间的评说却在颠倒黑白,颠倒黑白也无妨,因为事物本来就有两面和两头。只要抓住两头,对同一事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是人类通权达变的拿手好戏。”虽然听起来滑稽可笑,但却抨击了当时社会的不良之风。由此可以看出,笔者的尖锐刻薄并不是通过激烈的言辞来表现的,反而像是藏在梅花肉垫之后的猫爪子,看似柔软,却冷不丁狠狠地戳你一下。
苦沙弥喜欢看书,然而看个两三页就跑去同周公下棋去了。他偶尔会忘记给猫喂食,所以猫就会跑去厨房偷吃。有次它偷吃年糕,却被年糕粘住了牙齿,它拼命用爪子去弄年糕的时候,竟然奇迹地实现了“双脚行走”,这段看起来最引人发笑,但猫总能从中得出一些真理,譬如“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之类的话。这些对猫的行为的描写也是本书的出彩之处。
除了苦沙弥,书中还写了苦沙弥的两个朋友,理学士寒月和美学家迷亭。苦沙弥愚拙、软弱、无能,他与金田斗争中,虽有“雄壮”的“架势”,但“一交锋就成了银样的枪”了。迷亭轻浮说谎,玩世不恭,还往往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寒月不慕时尚,没作财主金田家的乘龙快婿。他们最大的弱点是胸无大志、无所事事,虽然自命清高,但是过着无聊、庸俗的生活。他们为了寻求精神刺激、填补生活的空虚、卖弄知识,故作风雅,嘲笑世俗。他们这种矛盾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正式当时一种既不满上层统治者又不与人民为伍的处在社会中间状态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写照。在这种辛辣的讽刺背后,也隐藏着作者的苦闷和悲哀,作者说过:“比嘲笑他们我更嘲笑我自己,像我这样嬉笑怒骂是带有一种苦艾的余韵的。”
看完这本书,因为有文化的差异,我理解得还不大透彻,感觉他像鲁迅。如果说这本书是直接以主人公的角度写的,不会那么吸引我,文章也显得无趣一些,这也是它连载的时候受人追捧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