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沉沦 ———读郁达夫《沉沦》有感

作者:张津
主要内容

读了郁达夫的《沉沦》,这篇文章我亦以“沉沦”作为标题,那何为沉沦?沉沦是一颗心在漫漫长夜中躁动的死去;是暴雨下坠似的堕落。郁达夫的沉沦,两者皆有吧。

小说主人公心理忧郁病态,由于身在日本被受欺辱,追求异性的爱而不得,以及他生理上的种种难以排遣的苦闷欲望。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渗透,主人公的内心在“这终古常青的苍空皎月,这晚夏的微风,这初秋的清气”中慢慢,慢慢地侵蚀腐化。

留学日本的他,看见女同学,他不敢上前说话,内心紧张。但他内心却充斥着一种大胆而令他感到愧疚的想法。他渴望性,他向往性,渴望是因为自身的不强大,向往是因为他那充满欲望的身体,这就是原罪吧。他时常想起女同学眼里的秋波,他偷看房东女儿洗澡,偷听人家鱼水之欢。这是原罪,这是令他愧疚的,他都知道,但是抵不过他内心真实而又强烈的欲望,以及他对性的渴望。但书中描写“他那火热的额上忽然滚上了几颗冰冷的眼泪下来”,他是火热的又是冰冷的,火热的是他的脸颊他的身体,冰冷是那现实的冷水一把将他的火热浇灭。这是性欲与现实的冲撞,最后性欲被浇熄。

他搬离原先住址,来到梅园,又偷听到人家鱼水之欢,他睡了一觉。似乎每一次他都是以睡觉的方式平息他的罪恶,后来“夕阳洒满了远山。平原彼岸的树林里,有一带苍烟”他坐上电车去了那个最后令他沉沦的地方至此他已经沉沦到了谷底,没什么救了。他喝醉了酒,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性欲。至此,他沉沦至低。从最开始每天清晨,在被窝里犯罪,到现在真的犯罪。他心里是罪恶的,愧疚的,嫌恶的恐惧的,他虽也曾发誓再也不犯罪,可他紧迫的时候,又难以控制了。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折磨,他的心变得扭曲,没有什么事能够令他欢愉,他变得忧郁,多疑。他样貌上也发生了变化,他的两颊颧骨变高眼窝变深,眼睛再没有了生动,死鱼眼一样,他又沉沦了。最后到了这天,他终于完全沉沦,到了极点,最后选择跳海而死。沉沦到失去性命。

性,这个人本身而又天然的欲望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主人公所处的时代,所在的地方,对于他来说这是犯罪的,他苦闷而又需要排减,他无奈,忧郁。他的沉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次一次的沉沦,一次一次的犯罪,一次又一次的怪罪于自己与祖国。是的,他在怪罪他的祖国,也的确那时的中国备受欺侮。而他身处的日本,却是强大的。他一次又一次的怪罪,直到最后一次放纵,他的心沉沦到了极点。无论是强大的日本,弱小的中国,还是柔弱的令人心生怜悯的妓女都将他推向了死亡。他没办法强装镇定了,他的心死了,沉沦也终结了。他最后依旧怪罪于祖国,其实是在感叹祖国的弱小,他想要一个强大到足以让他原谅自己罪过的祖国:“祖国呀祖国!我的死都是你害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不得不说郁达夫所描写的性爱与单纯的性爱描写不同,和追求感官刺激的淫秽之作有天壤之别。郁达夫的描写是用一种黑红掺杂的暴力色调去描绘这样美好的事物,往往具有一种暴力美,病态美和扭曲美,难以被世人接受。这种色彩背后总有一股苍凉的劲头,是那个时代在真实,最自然的写照。是将他对祖国悲叹的感情加入其中的,这是《沉沦》吸引人的地方。

那个时代,郁达夫也是忧郁的,祖国的弱小,自身生理上的一些困惑,都使他自己感到苦闷。他所处的社会黑暗透顶,周围环境光怪陆离,个人遭遇又多挫折与磨难,他希望祖国强大起来,希望自身的苦闷得以排解,所以文章中主人公的形象难免会有郁达夫自己的影子。同时也有着那个时代典型的正直,善良,清贫的知识分子的影子。他是不愿自己沉沦的,也不愿那些人沉沦。但总之这是一部悲剧了,主人公最后以自杀结束了生命,他没能找到其他

方式让自己活着,排解不了自己内心的罪恶。

也许是时代的沉沦,也许是时代造就了这样的沉沦,但这都过去了。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