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面对人工智能的我们,怎样生存?

作者:朱文娟
主要内容

面对人工智能的我们,怎样生存?

24日晚7时,文传学院“文心讲坛”系列讲座第四讲《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及我们的对策》在第一学术厅正式开讲,此次讲座邀请到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记者站副站长、高级记者、现文传学院专职教授周平老师,共吸引师生200余人参加。

讲座伊始,周平老师通过举“世界先进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人工智能当作超越和腾飞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已将人工智能列入国家发展重中之重”和“国家已经制定了具体的战略规划”等例子来为我们引入人工智能的概念,周平老师认为:人工智能主要是建立成计算机革命和互联网技术的极大发展和对人大脑的思维方式进行成功破译和研究机制上的全新的科学,是未来科学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它主要由高速计算机、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网络、大数据、人类先进的控制技术以及对人的生命现象和人的思维神经网络的掌握为重要前提。

随后,他提到了“所有的人工智能都是建立在对人在大脑的人是基础上的”,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并从大脑的存储、对信息的处理和创造性思维这三个功能中提出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人工智能的问题,比起大脑来,计算机也许更胜一筹,计算机能够很好得记忆,而且存储的东西也远多于人类,它们也可以快速精确地处理事物,但是计算机无法达到创造性思维这一点,我们人类是具备这一项条件的。

他提到了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观点“世界(包括人类)本质上是一种算法“,认为人类正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推测了将在哪些领域发生变革。在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的威胁下,周平老师他坚信人类最终会想出办法,因为机器最终是人生产的,是受人控制的,人类会想办法控制机器,让它最终为人服务,而不是成为人的敌人。

最后,周平老师就一些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方法,如果我们不想被人工智能所淘汰,就只有做人工智能所不能达到的领域。对策:(1)从现在开始,把关心人工智能作为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部分(2)尽可能多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和劳动(3)媒体人的部分写作会被计算机代替,但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对新闻事实的不断追踪和拷问,亲临现场的采访,计算机永远无法完成

晚九时许,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整场讲座例子生动,深刻而有趣。周老师严谨的学术态度深深感染了同学们。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