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李鸿章对话伊藤博文》
这算是第一次真真意义上的看话剧,所以不懂的东西很多,看话剧的途中也曾多次打开过手机,记录问题。看这部剧可以说是受益匪浅,第一次知道间离效果的话剧展现方式,第一次知道同一个场景中原来能展现出这么多的故事。
整场话剧的情节非常紧凑,从刚开始李鸿章质问伊藤博文:“那阁下认为中国与日本谁更强大?”,到后李鸿章对伊藤的诉苦,到最后李鸿章询问伊藤博文:“中国最适合哪个西方国家的变法?”。《李鸿章对话伊藤博文》整场剧,主演二人,只用他们之间的对话,就展现了清王朝末期统治的迂腐,以及一代代衷心大臣的痛苦了。并采用梦境中曾国藩和李鸿章对话的剧情,来进一步展现清王朝的没落,以及李鸿章的内心的煎熬,“榜眼如何,探花又如何?”。让人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历史书上那个签订辛丑条约的“卖国贼”的面貌,以及事件的原貌。
可以说由此可以看出编剧不只是文字功底十分厉害,对历史正剧的把握也十分到位。“我日本子民,每一个都愿意为了天皇而付出。”(大概这样子的台词)一句话真是强烈的展示出了日本军国主义对其人民对其军官的影响颇深,乃至现世也依旧如此。整部剧十分精彩,哪怕是李鸿章暮年拄着拐杖出场时幕后工作人员对灯光的把握也十分到位,光线从微微的红色,随着李鸿章的脚步慢慢变亮,最后转制暗红,都让人能体会到李鸿章晚年的痛苦压抑。以及配乐也十分的到位,气氛紧张或者场景转换时的音乐并没有让人感觉突兀,而会有一种“啊,果然这里必须有配乐”的感觉,令情节更加具有感染力,锦上添花。
演员的台词功底非常的厉害,能清晰的感受到他们与常人的不同。高潮之处,李鸿章对伊藤博文说:“且给老夫留一些回去的路费吧。”这一句话让我潸然泪下,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李鸿章身为朝廷重臣必须忍辱负重向日本求和的屈辱,以及他身为一个中国人,却不得不从此背负上卖国贼骂名的痛苦无奈。这一场最后通过一声枪响,结束这次谈判。这一事件经过这一声枪响,为大清省下了2万万两银子。而伊藤博文的演员也十分优秀,谈判时的狡诈刻薄,以及辞去首相后与李鸿章再度会面时的相惜之情,看的途中就会不禁想到“忘年交”一词。可见为何很多优秀的演员都会进行转而表演话剧由此提高自己。跳日本舞蹈的演员也十分敬业,生动表现出日本艺妓对日本男人的毕恭毕敬,也还原了日本人身穿和服时的碎步以跪拜大礼。
唯一不足,在于剧院由于音响和麦克风的问题,导致的演员有时情绪激动的台词变得十分刺耳。使用谢幕时,演员默契不足配合不到位,导致的有的演员已经转身而有的演员还在鞠躬的窘态。
最后,这是一部感染力很强的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