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东方快车杀人案》2017版影评

作者:李紫嫣
主要内容     

《东方快车杀人案》2017版影评

——时隔多年的复仇

《东方快车杀人案》是一部由英国的推理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这次它是由《雷神》、《灰姑娘》的英国导演、莎翁戏剧大师肯尼思·布拉纳翻拍而成的。

这本《东方快车杀人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赫尔克里·波洛系列作品之一,也是波洛系列中知名度最高的一部小说,当然这部小说还被广泛认为的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中知名度最高的一部小说。所以在更早之前,这部小说就已经被多次的改编成电视剧、电影以及话剧,这一次由肯尼思·布拉纳来导演,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大胆的尝试。

我记得在我初中的时候,就曾经接触到了这本原著,但是只是作为饭后茶余的读本,随便翻看,连里面的外国人名都还没有分得清就草草地看完了它。而后高中时期,因为又掀起了推理小说风潮,大家都在看东野圭吾、福尔摩斯的时候,所以这本书又再次辗转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但是很遗憾,这一次的我,进步却也就仅仅在于能够拎得清哪一个外国名字对应的是哪一个描写的对象,但描写对象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呢?我确实是看得云里雾里。只得拿出纸笔,边看边用笔在纸上记录,绘制着人物关系图。到了最后,我恍然大悟,就又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巧妙联想,情节环环相扣,她笔下的侦探形象,都是非常注重逻辑的描写的。她会让他们通过观察细节和琐事,找出暗藏其中的破绽和矛盾,然后结合口供进行逻辑推理,并从中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蛛丝马迹。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令她的作品流芳百世的最重要的原因。案件所有的线索,明明从一开始线索都已经完全大大方方的摆在了我的面前,可是就算是我读了这些细节多少遍,知晓了每一处细微的不同,我却还是根本没有办法去看破一切,仍然无法推理出之中的逻辑关系。但是阿加莎却可以将这一切都一一理顺。让你到了最后,猛地惊呼:“啊!对!就该是他!”有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欧亨利式结尾的意味在其中。

回归原题,因为我看过原著,再加上我十分喜欢《雷神》这部电影的原因,我对《东方快车杀人案》也是充满了期待。所以,当电影一上映,我便马上去了电影院,支持票房。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可以说是超出了我的预期。比如,画面的设计实在是太过美丽,尤其是在最后的高潮部分,侦探波洛拿着手枪走向诸位乘客时,他的身后是一片白雪皑皑,而阳光刚好从雪中慢慢升起,落在他的肩头,穿过他,照在了神色凝重的12个乘客的脸上,那种严肃且肃穆的场景,让人感觉身处其境。并且,在这个场景中,导演模仿借鉴了达芬奇的巨作《最后的晚餐》的排列方式,使得镜头感和演员布局让整幅画面,都显得十分的美好庄严,可以说值得我们足以一帧帧的截下来细细品味。这幕设置,完全是肯尼思·布拉纳导演作为一个资深的莎士比亚戏剧大师的功力的体现,这让戏剧舞台的视觉张力和艺术价值完美融合在了电影镜头之中。

但就情节来说,这部电影与原著对比,就有好有坏了。一是,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中,故事情节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侦探本人。尤其是《东方快车谋杀案》这本小说的精髓,恰恰在于群戏的众生相。但是由于作品的改编,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对波洛的描写更多了,但是,众人的神态语音却被抓的很少了。

二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波洛,是一个脑袋长得像鸡蛋一样,留着八字胡的胖子。他为人特立独行,对秩序有着强迫症一样的坚持。他注重外表,年过花甲还要染得一头黑发,身上永远是一尘不染的,但也待人和善,与谁都能交往的来。而且同时是心证推理的代表,和福尔摩斯的推理方式不同,波洛不屑于做花大力气追逐线索的跑腿侦探,再加上他自身体型的因素,他不屑于对物证蛛丝马迹的追寻,而是对犯罪动机和人性丑恶的深度剖析,当安静坐下来运转小小的灰色脑细胞的安乐椅神探。但反观之呢?电影中的波洛侦探,满头白发,有着小丑一般的八字胡,且破案方式也变得与福尔摩斯相像,忙于奔波,通过蛛丝马迹来推理案件。仿佛福尔摩斯走错片场,穿上了波洛的外衣。

三是他去掉的小说中的康斯坦丁医生、约翰·阿布思诺上校的戏份,将医生与上校的戏份合为一体,变成了一个全新的医生形象,虽然这也许是能够让电影的情节看起来更紧凑,但这也同样使得电影中医生验尸时说的话,变得毫无逻辑。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的是,电影有的地方的改动,确实也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对人物形象的改编有一处是非常巧妙的。原著中的波洛是凭借着第六感的闪现,而认为德国女仆施密特是一位厨子,这看起来实际上有些牵强。但在新版电影的改编中,导演通过把德拉戈米罗夫公主挑剔的点餐,安排成由施密特提出了专业的点餐意见,从而让波洛察觉到她的与众不同。

以及作为雷切特的秘书——赫克托·威拉德·麦昆,在原著中本没解释清,到底是阿姆斯特朗家族的管家还是什么,在这其中却多出了他的戏份,给他增加了父亲是律师,因为错判案件,萎靡不振的悲惨身世。

电影中,还有很多无伤大雅的更改,比如原著中是苏珊的父亲的列车员,在电影中确实年轻的小伙子出演,变成了苏珊的弟弟等等。至于电影的情节,虽略显拖沓,但好在也算是搞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让波洛成功的破案。

在人物设定上,在原著上加以修改丰富。比如,在描写了改名为雷切特的卡塞蒂做起了黑帮生意,与意大利黑手党苟合,但有由于走私假的东方地毯卖给他们而树敌颇多,这为后来波洛结尾的两个推理答案埋下了巧妙的伏笔。而将上校和医生融合,选择由黑人来饰演电影中的医生,则为后文剧情变更为医生得到了阿姆斯特朗上校的帮助,才考上了医生学院,所以为了报答阿姆斯特朗,所以他走上了复仇之路,也算是一个较为巧妙地变动。再者,可以说到,电影中起初扮演奥地利教授的侦探,首先是将过错打算推在一个犹太人身上,理由是他们这个宗教就不诚实,以及山羊脸的传教士格里塔·奥尔松对这个世界,对造物主的见解等等。导演将19、20世纪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以及宗教与宗教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问题,全都铺开来,完整了其中的人物形象,使得剧情走向也更加流畅。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有震撼,也有不满。平心而论,作为一部商业片去看它,它的情节,布景都可以算是十分优秀了,但是如果是作为一个原著小说的粉丝来说的话,这部电影是不够合格的,它失去了作者在小说中最生动的众人百态,转而去突出了波洛的英明神武。

总而言之,可以说是一部极佳文艺片了,但是作为犯罪片,它是完全不够的。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