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菊与刀》读书报告

作者:刘武英
主要内容

摘要:《菊与刀》最初是由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

关键词:研究日本菊刀

引言:

《菊与刀》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著作,鲁思·本尼迪克特,美国女人类学家。她的文学功底以及她的早期研究过的印第安文化为她对日本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当美国需要根据日本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时,本尼迪克特便接受美国政府的要求,收集各项资料,完成了这份报告,并在报告中阐述自己的推断。战争结束后,美国的决策与她的推断意见一致,她准确的预见是本书亮点之一。

该书仅在中国就曾出版过多次,每一次出版都使这本书更加精简,方便人阅读。由此可看出这本书的价值。

本尼迪克特对日本人以及日本社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为美国牵制日本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论:

(一)内容;作者在开篇就说明了她写这本书的原因,然后还说明了她的主要任务。随即作者便开始记叙了她对日本的研究。在战争中的日本人中可以发现与美国甚至是其他国家相比,日本人对精神的崇拜高于物质。

作者认为要想了解日本人,首先要清楚日文中各得其所或各安其分的意思。日本人对秩序和等级制的信仰如同美国人对自由和平等的依赖一样。他们对等级制的作用深信不疑认为等级制构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国家的关系。因而我们只有认真研究诸如家庭之类的社会团体才有可能了解日本人对生活的看法。

无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政治领域,日本人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虽然明治维新是反对封建旧制的,但它最终的成功是利用了日本民众对封建等级制的无条件尊崇。在此期间,新政府通过激烈的改革使得日本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日本人是历史和世界的负恩者他们把不忘恩情这种习性作为最高的地位并且把这种感情给予天皇一身,因此日本士兵往往有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另外在道德教育等方面日本人同样对自己是有着极高的要求的,日本人的情感往往是矛盾的。菊与刀正好象征了其中的矛盾。

扩展:《文化的类型》、《种族.科学与政治》、

学术观点:文化模式是文化中的支配力量,是给人们的各种行为以意义,并将各种行为统和于文化整体之中的法则。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是因为各种文化有其不同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人们的行为是受文化制约的,在任何一种文化中,人们的行为都只能有一小部分得到发挥和重视,而其他部分则受到压抑。因此文化研究应把重点放在探索和把握各种行动和思考方式的内在联系,即文化的整体结构上,重视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评价:这本书在理论分析及资料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例如,作者把分析的重点放在搞清平均的日本人的行动和思考方法的模式上,而忽视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其实,日本人中也存在着阶层、地域和职业、年龄等具体差别,这些差别会带来行动和思考方法的差别。另外,她在分析日本文化和民族性格时把其作为静止的东西来看待,而忽视了历史的变化,其实日本人行动和思考方法中存在的相互矛盾要素,有的是来自于不同场合,有的则来自于历史环境的变化,如看不到问题的历史的一面,就不能对日本文化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究。还有,由于作者没有到过日本,也存在资料和信息方面的限制。

纸上读来的日本,还是无助于我们彻底解决对日本的疑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任何被塑造起来的单一、极端形象都值得怀疑,一个民族的特征岂是三言两语可以道尽的,不切身实地去观察一段时日不可以下断语。本尼迪克特写作《菊与刀》时虽然没有亲身去日本考察,虽然当时大战硝烟刚散,她的态度却是公允严肃的。

结论:日本人的特点正如文中所说“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崇美、既蛮横又有礼、既刻板又善变、既保守又易于接受新的方式。”他们即可与美国保持亲密无间的距离、站在同一战线,同时亦可在日益强大的同时发出“对美国说不”的呼喊;他们既可以日出之国自居,骄傲地说天皇政权可福泽万世,又可拍出像《日本沉没》这样极具忧患意识的灾难影片。他们的性格如同那脆弱又决绝的樱花,花开后又迅速凋零,那决绝的姿态不带一丝眷恋,因而造就了她如梦幻一般的美丽,形成了日本文学特有的“哀物”、“幽玄”之境。

身为一个古老文明的传承者,我们历来以传授者自居,而始终不肯接纳外来文化,也忽略了每一种文化都其独有的民族性。其实在那遥远的唐朝,与我们一水之隔的日本早已开展起了“脱汉运动”,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观,近代日本的迅速崛起与他们的文化特点息息相关。从《菊花与刀》中,我更加了解了日本人的性格特征,在以后阅读日本文学时,可以从他们的本性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

参考文献:《日本文化史》、《日本文明》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