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遇之哀,可求之伤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很多时候,一个人发现自己爱上一个人,都是在跟他分别的时候,突然一下见不到那个人了,才知道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对那个人产生了很强的依恋。”《山楂树之恋》里面这样写。大概是因为分离,人才会认识到自己内心的不舍,大多数人都是如此矛盾。
看过了《山楂树之恋》这部电影,我想到了另一部日本电影《情书》,因为都是描述这样青涩的、纯真的爱恋。有人用“可遇之哀,可求之伤。”这句话来描述《情书》,我想《山楂树之恋》同样也表达了这样的感情,“可遇与可求之间,只在太过年轻的时候看来,才仿佛隔着桑田。”而《山楂树之恋》与之不同的是,它掺杂了更复杂的元素与更宏大的背景。如果说《情书》讲述的是少年时代未说出口的爱恋,那么《山楂树之恋》则是描述了个人的爱情在混乱时代下的无奈。它通过那棵未来得及开花的山楂树暗喻静秋与“老三”孙建新之间看不到结果的爱情。
整部剧中感情最强烈的时候是在要分别的时刻。在静秋终于主动的时候,老三却因为白血病而退缩了。这部纯爱的片子与现代许多快餐式的恋爱不同,静秋与孙建新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的青涩,是通过木棍的手牵手;是各种掩饰下的见面;是辗转送出的礼物;是来不及开花的山楂树。
如果让我来形容电影中的人物,那么老三一定是“极致、冲动与毫无保留”。他为了见静秋一面,从船上跳进水中;他为了让静秋去医院看伤口狠心划伤自己;他为了静秋更美好的未来而选择了自己独自慢慢等待生命的消逝。而静秋是“美好、纯洁、青涩”,像一只贝壳,她的蚌总是紧闭着的,不肯轻易地将自己让别人瞧清楚,而在老三的关心与照顾下,她张开了自己的蚌。静秋像是那个时代最普通的人民,一切为了“前途”、遵从组织的安排,她向来是最守规矩的,也从来不说谎话。但为了见老三,她也成为了大胆的另一个。而长林则是“默默无闻”的一个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人。他第一次见到静秋的手足无措暴露他对静秋的爱慕,而他每次的出现仿佛都是为了推动静秋与孙建新的感情发展。电影中他的画面实在不多,我无法完全的了解这个人物,但我想他大抵是自卑的吧,有着老三这样强大的情敌,再加上自己的出生,导致最后他也没有讲爱慕之情传递给静秋。现实生活中的“长林”是大多是,而“老三”实在是理想中才存在的。
记得电影里的最后一幕,也是带给我冲击感最强的一幕“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25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静秋如是说。我想后来的静秋如果走在那棵山楂树下,看到开的灿烂的花,会不会穿着那件红裳,会不会还是用着那个印着山楂树的盆子,会不会在某个翻来覆去的不眠的夜里,默默地念着那个人的名字,就算念了也不会回来的人的名字,她会不会忽然发现老三活在她活着的每一个细节,存留在她每一寸流动的鲜红的血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