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商报、晚报、环球、参考。”早上不到10点人民公园传来了卖报纸的叫喊声。这位卖报老人身穿黑色棉衣,头戴枣红色绒线帽,脚上穿着加厚的军用胶鞋。鬓角头发和胡须都已经花白,但是修剪整齐看上去很整洁。手里提了两个袋子,还背了装报纸专用的包。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原本金黄色的部分,已经变成灰黑色,依稀可以辨认写了成都商报几个字。
卖报老人名叫代德富,成都人。年轻的时候是一名轨道兵后来调任到市委做了20级的行政人员,内退之后去了某企业工作。退休后,也就是在2001年3月21日开始了他的卖报生涯。
与报纸不可不说的缘分。
代德富老人退休后选择卖报纸,一方面是因为他以前是从事行政工作,没有多少技术,卖报的工作轻松不要求技术,很容易操作。而且还可以赚得一笔钱贴补家用。另一方面就不得不说他与报纸的缘分。初中毕业的代德富文化水平不高,选择了去当兵。当时部队文化生活不错,代德富作为军械修理所的一名班长担负起了读报员的工作。每天在部队读报纸还加上解读新闻,一直关注着国家政治消息,这与他后来从事行政工作以及退休后卖报纸都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卖报纸收入低社会地位也不高,能坚持下来离不了对这份工作的热情。
他卖了近18年的报纸,不论是夏日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他都从没有间断过。下雨的时候就打一把伞,冬天天气冷的时候他就带一个毛线帽子。他卖报纸的包有就有20多个,不过这倒是没保存,都是换一个扔掉一个。现在卖报的人待遇很差,不给发包,前几年夏天会发汽水,冬天发手套,春节发食品和礼品。这几年报社不景气也就不发了。很多报社人员也辞职了,转行做起了外卖、快递。前些年一天可以卖80份,现在遇上下雨天也就卖出去3、5份。每份报纸也就1块到2块。用来补贴家用显然是微不足道的。最早开始卖报的时候,还有不少别的卖报员,可报纸越来越难卖,他们也都相继转业了。有个家在金堂的卖报员说卖报还不如回家种地,也就回到了老家。早些时候卖报的人也就代德富坚持到了今天。
代德富刚开始好几个地方卖报,后来发展到只在人民公园卖报。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在卖报纸了,有人说他是在人民公园长期卖报,但是要多5毛钱,这些人根本不愿意买。还有甚者表示别人发传单还不收钱呢,凭什么你报纸还要收钱?也有些买报纸的人表示理解,现在报社不送报,别人卖报纸的还得自己坐汽车坐地铁去取,最后还要走来送到你手中,人家也确实辛苦。有人问他有没有想过把报纸免费送给大家看。老人说自己也是拿钱买的报纸,怎么会免费送?况且自己家里还有两个需要国家扶贫的对象。
他一边拿着报纸一边小声叫喊着,穿梭于人民公园几个茶馆里。虽年事已高,身体还有些疾病,但看上去精神头很足,步履稳健。茶馆茶客看见卖报纸老人多是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打麻将、聊天、玩手机根本没几个人会关注他的存在。而一些买报纸的老顾客呢,舒舒服服的躺坐在椅子上,叫一声买份报纸,却是连挪都不愿挪一下,甚至是坐的姿势都没变一下,只等卖报员把报纸送到他手里。茶馆里工作的服务员,虽说他们也不见得收入能有多高,但是当卖报老人经过的时候,他们换上了冷笑、轻蔑的表情。好像卖报纸有多么不堪,恨不得避而远之。
勤俭节约,绝不铺张浪费。
代德富卖报纸时中午都是在外面自行解决。他在钟水饺定了餐,一个月200元,一般都每个月吃25天。但是冬天天气不好很多时候不来,就很不划算。10月到次年5月他就吃在人民公园外一家包子铺吃干粮。先前想到干粮我还以为会是吃碗热汤面,没想到他就买两个馒头,包子铺店面小没有提供给顾客坐的位置,他是买了馒头到包子铺旁边的小巷子口,那儿有长期放着的小板凳。午饭应是正餐,这个70多岁的老人家却是这样将就着吃干粮过来的。
长期在茶馆卖报,和一些服务员大姐早就熟识,这使他可以刷脸免费倒取开水。他拿出水杯倒水,可我分明看到那杯子好眼熟,哦原来是洗干净后的老干妈的瓶罐。接了水,他倒是很高兴的对我们说道,要是你们想喝水,恐怕还得要10块钱一杯哦。
工作积极认真,敢于牺牲,无私奉献。
当兵的时候,在峨眉山排雷,有一个连队,担负排雷工程。用安全绳掉在悬崖上,两个人一组手工打炮眼。他们轨道兵长期在山沟里,大家都很想去成都去北京看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主席多次接见红卫兵,接见解放军、工人。他们铁道兵也有积极分子代表去。
开始代德富老人是班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成都军区司令员去西昌处理武斗,他去的时候带了一个警卫连,他们不能打连发。就派了他去修理冲锋枪,他把任务完成得很好。之后政治部处理人就知道了他。再加上平时工作积极,很有政治工作的能力,就提升为排长。之后又提了军械修理所的所长,后又调到了后勤政治处理部。
在代德富还是班长的时候,军械修理所来了新干事,他们工作经验不足。在操作刨床的时候由于操作不当使得刨床的板子整个翘起来,代德富为了救新干事,自己受伤了。左手小指整个被绞烂,无名指断裂后来接好了。也因为这件事他被评为三等一级军伤,现在国家的政策是,乘坐公交地铁均免费,火车票长途汽车都半价。这也算是国家对他的补偿了。
这些往事都是看着当年珍贵的书籍、照片回忆起来的。代德富他珍藏多年的《轨道兵战斗在成昆线》这本书以及一些当年真实的照片资料都会在明年二月份捐献给博物馆。他连去的路线都已查好写在一张纸上,和这些资料一起保管着。
他在芸芸众生中只是一个普通人,但较于自己而言这辈子平凡但绝不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