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作者:张潇月
主要内容     

《挪威的森林》文学评论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创作于1987年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这是村上亲口认定的:“一部激烈、寂静、哀伤,100%的爱情小说”。尽管在我看来,这本自出版以来反响热烈、广受好评的经典著作,并没有讲述多少爱情。

故事讲述在1987年,已经37岁的主角兼叙述者“渡边彻”,乘飞机到达德国汉堡机场,降落时听到机上播放的背景音乐──管弦乐器演奏披头士“挪威的森林”,由此回忆起年少种种:高中要好同学木月、木月的女友直子、以及直子的同房病友玲子、有趣的大学同学“敢死队”、以及彼此纠缠不清的小林绿子……

看完这本书我用了一个月。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很诧异。我始终诧异村上先生何以如此坚决地始终指定了其为一部爱情作品。诧异书中如许多过客为何一一在作者笔下死去;诧异于村上先生这部“私人的”“接近于回忆录”的传体究竟有几分当真?

不可否认的是,这部近似于青春回忆录的文学著作确实相当精彩。全书语言为一大亮点:平和自然,既不过分秾艳冶丽,也非简陋粗糙不堪。恰如其人坐与家常语,娓娓道来,实在好听。若说读张爱玲书使人羡叹,读莫言书使人颔首,读欧·亨利书使人微笑,读太宰治书使人凝眉……那么读村上先生的这本书,我无言以对。无喜无悲。这一本书,只使我默然地眼含了热泪,毫无自觉。——只不知是在哪里撼动了人一根最最脆弱敏感的神经。我且在此试引一段原文为证——

“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绿子再次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儿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

——无所言而无所不言。大巧大拙。

无言的撼动之外,更不难感知的是贯穿全书、似有还无,作者小心一笔一画封藏于纸端的孤独。

在这一本书中,主人公渡边彻最要好的同学木月在自家车库仔细用胶布贴封了四周缝隙,排放尾气窒息。木月的女友直子,其叔叔、姐姐分别先后自杀,直子饱受精神疾病折磨,最终在夜晚的树林中上吊。渡边彻的好友、接近于完美的初美也割腕自杀。

“永远17岁的木月”,这是渡边彻提起木月时常说的一句话。听来确切美好,细细品读,无限伤感。为什么在一部青春爱情小说里,作者要这样不遗余力地去大量着墨死亡呢。村上本人谈起这个问题时也曾说过:“……许多人在心中死掉或失去。在这里我真正想描写的不是恋爱姿态,莫如说是casulties姿态,是casulties之后剩下来不得不活下去的人们或事物的姿态。所谓成长恰恰是这么回事,就是人们同孤独抗争、受伤、失落、失去却又要活下去。”

这便是了。

“哪有人喜欢孤独呢?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这是原书中主人公的一句答话,如今已传成名言。孤独与失去,是这部书贯穿始终的主题。而其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离不开的是其背后更深刻的含义:关于成长。

青春是迷茫的。迷茫而彷徨。太多时候我们像主人公渡边彻一样,手足无措。只好一个人在他乡寂寞地完成学业、一遍遍收拾房间、独自打工赚钱、有时候也和几个朋友出门玩个通宵。渡边君度过了一个怎样寂寞的春天啊!而那个春天的寂寞,三月的花,四月的雨,五月的太阳……一一地力透纸背,诱惑着、渲染着每一个读者或悲或喜的、内心最深处的孤独。孤独着、思念着。青春的我们仿佛有太多困惑。村上恰恰写出了这种困惑。

作品成型于1987年的日本。20世纪60年代,日本进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危机也与日俱增。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人的欲求膨胀,造成了精神世界的严重失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心理距离拉大。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像无根的浮萍,孤独、虚无、失落,却又无力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都市的繁华,掩饰不了人们内心的焦虑。书中的直子谈及甲壳虫乐队歌曲《NorwegianWood》时曾直言:“每听必觉得自己一个孤零零地迷失在又寒又冻的森林深处”。这正是当代人彷徨、恐惧、摸索、迷惑的表征。其内涵之深刻,超越时间、空间,具有深远的普适价值。

反观当下中国社会同样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闭门不出足可以衣食无缺、广交亲友、知天下事。人们同样为高效率的都市快节奏所桎梏,彼此隔离,人情淡漠。倒地的老人到底该不该扶?公共场合是否有必要让座?弱势路人的求助值不值得信任?……一个又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反映的是当代人同样的焦虑与迷茫。

但在最后的成书,作者赋予这种迷茫的结果是成长。故事的最后,渡边彻打电话给绿子。“绿子在电话的另一端,沉默了好久。仿佛全世界的细雨下在全世界的青草地上,沉默无声。”

我们都在彼此的失落中救赎,在相互的救赎中成长。那些过去的过不去的年月里的故事,一一随烟云消散。

作为一首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挪威的森林”穿引全书。它象征了青春的热血、年少的迷惘,象征着纯洁的爱情,象征着都市人的彷徨。这片森林又寒又冷,大得使人迷路,人们往往憧憬着来到这块必经之地,然后迷失其中。在典型日式文学的纤弱感伤里,阅读这本书,反而带给每个人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