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第一次认识路遥是三四年前从他的《人生》这里开始的。
《人生》是父亲送给我的元旦礼物,本来一开始只是打算随手翻两页看看,结果一发便不可收拾。我至今都还能清晰的回忆起那晚熬夜看完《人生》之后内心的激动与喜悦。
我在后来的时间里陆续又读过他的不少作品,每一部都带给了我对这个人新的认识。他的书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有面对现实生活中困难的勇气,有不断追求上进发展的精神动力。实在的说,他的书让我第一次让我对“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老掉牙的话有了认同感和新的理解。
路遥出生于陕北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黄土高原上的淳朴民风和身上的农民血统共同造就了他。他的文字虽然朴实却有感人肺腑的力量。于我而言,最喜欢的是他笔下的人物,因为这些人物能给我跨越时间的心灵相通之感。尤其是他在《人生》中塑造的高加林和《平凡的世界》中塑造的孙少平。这两个人物带给许多我这样的农村孩子的共鸣。从这两个人物的身上,我知道了原来对农村孩子来说,迷茫与诱惑是永恒存在的,谁也逃脱不了。不过相对来说我还是更喜欢孙少平。因为借助婚姻希望能摆脱农村的高加林在我看来多少有一点卑鄙,他更像是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塑造的于连。总是靠着诱惑不同的女人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于连最后被枪毙和高加林在最后的恸哭都是发人深省的结局。而孙少平则不同,他有着质朴的爱情观念,爱情于他而言没有一丝的功利性掺杂其中。他不会因为田晓霞的父亲是省委高官而去爱或不爱田晓霞。他从没想过自己的成功是靠女人或者他人。他一直很努力的生活着,做任何事都是尽心尽力。而且坚持学习,不断奋斗,在他的人生路上,同样面临着很多的迷茫与困惑,但他总是正面积极的去面对这些问题,不逃避更没有放弃。孙少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主动去承担家庭的重担,这样的人物是一个榜样。是我们当今多数迷茫的,没有目标的青年人的榜样。我觉得《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够到现在都如此畅销很大程度上和我们当今二元化的社会结构是分不开的。农村里的青年因为工作和学业不断涌向城市,这些人内心的迷茫和高加林与孙少平都是相通的。他们需要从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前行的动力。而路遥就是他们需要的那个人,扎根农村,描写那些最质朴的东西。并将这些东西变成光明,照亮在现实黑暗中迷茫的,在时代大潮中迷失方向的青年。在他们的人生路上燃起一盏希望的明灯。
前两天刚刚看完《路遥传》,这让我对路遥的一生又有了新的理解。路遥的一生简单却不平凡。在他的《平凡的世界》里曾有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出去看更大的世界是为了将来回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时候,能夸耀的不只是年轻时的饭量和力气。”路遥本人如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历程使得他所倡导的奋斗理念和劳动观念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曾经说过“人一切的痛苦都可以从劳动中解除。”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里详细的介绍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历程。也是从这里我才知道原来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是如此的艰辛,知道了他是一个言行合一的作家。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在去世后多年依然为人们所缅怀是一个莫大的荣誉。我个人相信,这样的荣誉会长久的加载于路遥的头上,因为他和他的作品配得上这样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