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环境下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善”或“恶”这样的词汇来评价一个人,很多时候,处于不同的情境下,或针对的对象不同,都会产生自己认为的“善恶”。在文中提到的“路西法效应”即:上帝最宠爱的天使路西法后来堕落成了撒旦。也就是说“好人也会犯下暴行”,就如同我们所不能理解的犹太人大屠杀,或者说我们国家的南京大屠杀等,
就说“南京大屠杀”,在我们看来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人对我国人民犯下的暴行,是罪恶。但是在当时的他们看来,他们只是执行命令,而作为命令的颁布者来说,这只是他们对于本国利益的一种维护,在战场上敌对双方,本来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无所谓善或恶,只是立场不同而已,可能在战场杀死对手的在平时也是一个大善人,会经常做义工或者说是很热衷于公益活动,你不能说他就是好人或者坏人,立场不同的人看法也就不一样。
在一种特定情境中,我们日常以为的好人,会做出恶魔般的行为。
在文中提到的卢旺达大屠杀,大概80万到100万的西图族人被屠杀,而杀死他们的是与他们混居在一起胡图族人,他们很多就是邻居,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是老师和学生,是医生和病人,是公司里的伙伴、同事,学校里的同学,一夜之间,政府告诉胡图族人说图西族人是坏蛋,他们就拿起武器,然后军人来了发武器给他们,去把他们统统杀光。
我们很难想象曾经一起生活过的邻里、同学、同事,甚至朋友会突然的对你刀剑相向,这样的行为放在任何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都是不敢相信的,但是他们就是做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做出了平常时候看来不可思议的事。而且所用的手法非常的残暴。
大心理学家菲利浦·津巴多曾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斯坦福监狱试验,在津巴多教授的实验中,模拟了一个监狱情境,让心理水平相当的24名学生随机扮演狱警和囚犯。在这样一个场景中,本来性情温和的学生却变成了残酷无情狱警,内心坚强的青年也几近崩溃,而这一切仅仅用了5天,比预期试验时间短了9天。实验事实证明,情境与系统拥有着可怕的力量,足以让人变得面目全非。
为了使情境更加逼真,在这个模拟监狱里有很多措施。比如让扮演犯人的志愿者在未知的情况下遭到逮捕,在初入监狱时,光着身子体检,冲凉水,带丝袜帽(代替剃光头),穿囚犯服,用编号代替姓名,规定时间起床、吃饭、睡觉、上厕所,犯错了要被关禁闭,还有监狱牧师做思想工作,同时,所有“犯人”还要忍受各种各样的点名报数。这一切措施都是为了让“犯人”明白自己是被限制的人,而让“狱警”时刻感受到自己是正义的使者,拥有着权利和崇高的地位。
黑格尔:“凡是存在的必是合理的”。当某人在评论某件事或人时,他认为这些是不合理的时候,这只能说明评论者所站的是道德或法律的立场,而并没有处于当时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的分析解释。正是由于情境力量的存在,所有事情的发生都会有它的合理之处的。
在这个实验中也表现出了一种对大众环境的屈服,无论我们身处在什么环境中,为了适应这个环境,会对自身有一个自我的约束,或者说规范,以此来显得我们是“平庸的”,并不是一个特例,就比如说有一个人跌倒了,在只有一两个人的时候你会去扶一下,但是在有一堆人的情况下,你就不会去扶,你可能会去想别人会去扶的,而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你不想做这个“特殊”的人,在多数人做同一件事时,你也会做,这就叫从众,在大众环境下表现出从众,就是一种对环境的屈服。
让我们随时对自己的情境身边的环境、秩序,所身处的社会或者机构保持一个警觉。
在我们看待正义和邪恶的时候,不应该片面的看待,其中凡是让人感觉不合理的人、事,如果用这种情境改变人格的方法来解释的话,都会讲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