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人生在世正因为欲与求的念想,故生烦恼与疑惑,这也让刚刚步入社会的90后青年在迷茫中以佛系自称。
太多的90后把佛祖的无欲无求转换到自己身上: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在生活中,任性懒散,随遇而安,在工作中,心如止水,不喜不悲,这或许就是他们的状态。不可否然的“佛系”是应对当下快节奏生活的一种本能,让自己慢下来去体会内心真实的需求,寻求精神和身体上的愉悦。降低物质要求,放弃争名逐利,回归生命本源,随其自然的生活。
有人说没经历过九九八十难就别拿“佛系”当挡箭牌。为什么如今的90后自称佛系青年,一方面他们没有经历过缺吃少喝物质匮乏的痛苦,不用太费劲就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本身心态上也看得比较开。而另一方面社会飞速发展所产生浮躁,也让我们动不动就焦虑,而广告和舆论环境又灌输给他们别人打造的念想。选择“佛系”至少能让他们保持冷静,现在心态上藐视各种不必要的欲望,来抑制惑,才能稳住阵脚。
“佛系”能迅速博得认可也想是对现实一种温柔的反抗。一句“佛系”省略的可能是一万字的内心不愿意,毕竟想得再多,加班逃不掉,背锅免不了,兢兢业业工作还是供不上房子,养不起孩子。生活的快节奏高压力,已经把他们磨成了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颗铜豌豆,默念“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切随缘,好歹能缓解下焦虑症状。
而也有太多的人只是跟风为自己贴上了“佛系”的标签,这些人说不定也只是给现实的失败找了个开脱的借口,更别说周围的大环境也根本不可能让你立定成佛,真正的佛系从来都不是逆来顺受,它讲究的是因缘和合而生,“春种一粒粟”是因,但能不能“秋收万颗子”还要看泥土阳光雨露空气,也就是所谓的缘。因是不能够改变的,但缘莫种程度上是可以靠自己来把握的。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纳闷多纯粹的是非曲直,黑白对错,如果事事都有争输赢,不撞南墙不回头迟早憋出病来。
大家都像走在九九八十难的取经路上,扛着孙悟空的压力,挺着猪八戒的肚子,说不定还要顶着沙和尚的发型,如果只有唐僧的絮叨没有他的豁达,早晚会死在半路上,但看得开也是为了“诸事具可为”能够坦然接受所有结果,所以才敢于做出一切尝试,以星星为目标,尽人事,让后听天命。只有在痛苦中找寻过治愈的办法,才能说句“无所谓”。佛也是一路跟魔鬼斗法与妖怪大战,才能有最后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有“拿得起”才有“放得下”。真正的佛系青年是经历着生活的重压依然在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