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必须要借鉴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重视提取和精炼我国古今人民的所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让全民都能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百家争鸣,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就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等多种流芳百世的思想学说,他们几百年前的思想观念对我们今天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从思想内涵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思想观念或固有传统,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为的最高指导准则,在历史上起到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他是民族延续发展的思想动力。由于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表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也不是单一化的,而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其内涵丰富,讲究“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刚健有为”。这些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化传承的载体,既是历史的发展的动力,又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瑰宝。
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先辈们沉淀下来的精神财富,作为长达两千多年来的官方意识形态,无论是在社会生活的深层还是在人们的意识形态当中都还留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在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注主义的进程中,必须要借鉴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重视提取和精炼我国古今人民的所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不管是几千年前儒释道中的人文精神,还是从国外流入的优秀文化成果,我们都要一并学习并且汲取适合我们道路发展的部分加以应用,构建一个既拥有优秀文化传统,又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這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区分和选择,区分古今文化传统,社会形态的异同,选择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经验。
几千年前中华文明中的“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现如今讲究的“天人合一”则更倾向于保护大自然;曾经的“以人为本”是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而现在讲究的是以法为本,人的权利是限制在法律之下,天道和人道都不及法道。这些中国文化精神中的种种古今之间的差异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并研究的。
在建设现代化中国的道路上,为了走出我国的特色,就必须要深入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不能采取民族的虚无主义的态度,也不能厚古薄今。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深入分析和比较了古今异同之后,取其传统中的优良之处弃其糟粕,古为今用的同时进行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应用的关键还是要重视创造性的转换。现代中国的发展相较于古代的农耕时代已相去甚远,社会结构的改变同时带来了思想观念的进步和民族精神的提升,发展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一代又一代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这也是我们立足于世界的坚实可靠的民族底气。
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冲击,不忘初心,不忘传统,积极进取,学习先进,将现代的发展和民族的传统结合起来,作为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全民都能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