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用一生写成的历史巨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项羽本纪》以“勇”字贯穿始末,“勇”是项羽的基本特点。分析了项羽的骁勇善战、目光短浅和矛盾的性格,再现了项羽这一具有崇高悲剧美的英雄人物形象。
【关键词】项羽;人物形象;《史记》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项羽本纪》以灭秦为界,将项羽的一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来描写。前期写他以一己之勇带动天下人之勇,推翻暴秦的统治;后期写他以一己之勇征服天下之勇,结束自己的统治。作品将刻画项羽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和揭示项羽悲剧性格的教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项羽的形象不仅极为鲜明生动,而且还意蕴深厚,令人仰慕叹惋,发人无穷深思。
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这三件事反映了项羽创造辉煌、抉择失误、走向末路、的人生三部曲。具体形象地展现了项羽的骁勇善战、目光短浅和性格的矛盾。
一、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畏首畏尾,不敢妄动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歼灭秦将主力,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项羽以劣势兵力成功地实施分割、围歼战术,发扬破釜沉舟的勇猛精神大败秦军,是灭秦战争中决定性的一战。其优秀的作战指导艺术和勇猛精神,永远值得后人称颂和借鉴。巨鹿之战也成为项羽最得意的一场战役。
二、鸿门宴
由于秦的主力是被项羽击败的,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这使得项羽自矜功伐的骄傲心理更为膨胀。因此,项羽因感觉尊严被冒犯而大怒,但又因为刘邦主动前来卑词“谢罪”满足了自己的自大虚荣之心,不仅和盘托出告密人,而且设宴招待刘邦,以示和解友善之意。通过“鸿门宴”表现出了项羽的自大虚荣,目光短浅,过分仁慈软弱。
三、垓下之围
故事记叙的是西楚霸王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作者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自此,项羽结束了他悲剧英雄的一生。
项羽是个失败的军事领袖,但是,司马迁给了项羽帝王的尊荣。他虽失去了天下,却得到了历史,他像流星般一闪而逝,留给後人无限的唏嘘与感叹。
【参考文献】1.《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
2.项羽人物形象分析——知乎
3.垓下之围项羽人物分析——百度知道
4.鸿门宴项羽人物性格分析——百度文库
5.巨鹿之战——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