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自小学开始,我通过电视剧,身边的家人朋友的讲述,课文学习,读原著等等方式已经欣赏了这本书好几遍了。刚开始看到这本书时因为年幼,觉得晦涩难懂,翻了几页就放到了一边。后来看过了电视剧,听老师讲了些《红楼梦》里的故事,觉得十分有趣,于是又翻出书柜角落的《红楼梦》开始细细赏读。可能由于小学的我不能体会如此深刻的社会背景,所以再读时还是有些迷迷糊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便越来越能领会其中的意义,也会有更多自己的见解。小学的我沉浸于红楼梦中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初中的我惋惜宝黛之间七万动人的爱情故事;高中的我欣赏《红楼梦》中人物的细节刻画;现在,我更倾向于思考《红楼梦》背后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背景。我想要了解曹雪芹的心路历程和那段复杂的历史。
康熙、雍正时期,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在家道鼎盛时期,曾四次接驾。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境衰败,雍正六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住在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贫困潦倒。《红楼梦》一书就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作的。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到了极盛而衰的转折点。贵族叛逆者反对科举功名、礼教纲常、要求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尊重个性。而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不惜对叛逆者采取无情的压制。贵族豪华的生活是靠封建地租的残酷剥削和放高利贷而来。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狼狈为奸,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
在人人都叹息宝黛的爱情悲剧时,我关注的是出身富贵,却不沉迷富贵,“艳冠群芳”,才华横溢,散发独特人格魅力的薛宝钗。书中的薛宝钗才貌双全,无论何时,她总是无比温柔亲切。除去时代赋予她的局限之外,她是所有读者学习的榜样。她身上大大小小的优点足以让各个年龄段的人找到人生的路标。
在处理上下级关系上,宝钗的为人处世之道会教你懂得礼节和分寸,懂得如何跟各色人等和平共处。在某一天,当你已经将上下左右的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请不要丢掉心中的正义,更不要出卖它,将其作为晋身的本钱。宝钗所拥有的价值观会使她抨击这种人。
在求知求学的道路上,宝钗的博学多识会教你不再畏惧学海无涯的浩瀚,细细品鉴宝钗的诗论、画论,再悉心体察宝钗在宗教哲学、色彩美学、植物鉴赏等方面的广博造诣,其中的乐趣都足以激起你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只是请记住,知识是用来获得智慧的手段,却不是智慧本身。因此,即便是满腹经纶之人,也应该像宝钗那样学以致用,读活书,活读书,“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切不可死记硬背,死守教条,成为“拘拘然一迂女(男)夫子”。
在面对群山般的艰难困苦时,宝钗的坚强镇定会教你,不要犹豫,不要退缩,把名利看得更淡,把梦想看的更加神圣,坚信只有可以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人才配拥有成功。只是,当你取得一定的成就是,不要忘记昔日的苦难,不要挥霍来之不易的成功。
总而言之,不同年龄阅历,不同地位处境的读者,只要有心,都不难从宝钗形象这里寻觅到一份心灵的慰籍或思想的营养。不止宝钗,《红楼梦》里的角色都有鲜明的性格特色,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