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再一次找出了早已在初中就读完的《傲慢与偏见》。
这样做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在课堂上面谈起它,我在几年后再回头去思考《傲慢与偏见》给我的印象,那是一种怀念、追忆的情感。而在年龄增长、又经历了一些事情后,这本书给我的是许多新的感觉。
这次读下来最大的感受是满足而幸福,曾经的我粗暴的将这本书定义为简单而俗套的爱情小说,千篇一律的冤家路窄经过种种曲折成为佳偶的典型故事。我不只一次去给身边的人自以为是地诉说《傲慢与偏见》的无聊,劝告他们别去读这本书浪费时间。这在我上大学之前的认识里面,都是如此来划分《傲慢与偏见》的情节和定义的,我也一度认为这样的书辜负了它如此迷人的名字。
随着时间流逝,而年龄不同,对同一本书往往会有新的看法。如今,我只能对从前的自己感到深切的遗憾和无奈。初中时期的我对于爱情太过于一知半解,自以为知晓爱情的模样,却犯了同样傲慢的错。的确,这本书原名就叫《初次印象》,一个平凡而缺少新意的名字。若这本书真叫这个无聊的名字才会让人扼腕叹息,因为“傲慢”和“偏见”多能引人注目又代表故事的全部。男主人公达西代表着“傲慢”,而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代表着“偏见”。他们都因为自己初次见面的印象,而产生一次次误会,又在挫折中不断增进认识,直到最后打破了他们的最初对于对方的认知,即——傲慢和偏见,最后终于在一起的故事。
其实,我是在意外的时间和这本书再次重逢。我早已明白最初印象不代表全部,甚至还有可能是错误的。看书也不能只看一遍、一时,在经年之后再去翻看曾经不喜欢、或喜欢的作品,往往会给人带来很多新的体验和认识。书自成书那一天开始就不会变了,变的永远是读者的心态。我已知晓对于《傲慢与偏见》,我无法自拔爱上了它。我不再把《傲慢与偏见》仅看做一本无聊的爱情小说,虽然它的确讲的一个带着童话色彩的爱情故事,但它又是那么具有深意、富有情感。
我甚至认为《傲慢与偏见》在讲述一种真正的平等而健全的美好爱情,如同简·奥斯丁所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不可行,初次印象不可靠,偏见比无知更加可怕。婚期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而爱情不依靠初次印象而是反复接触和了解,两人不断磨合而成长,才能成为真正契合对方的另一半。
很难去定义爱情,同样婚姻也是如此。太过于年轻的孩子总认为自己经历的就是最真挚的情谊,所拥有的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爱情。实则不然,《傲慢与偏见》虽然带着浪漫的童话色彩,但是也用故事中不同婚事告诉着每个人关于爱情和婚姻真正的模样。
现实的世界总是处处危机和绝望,显得残忍而鲜血淋漓。于是,很多人选
择去自己的内心包裹起来,真心藏起来,成为一个过分理性的人。他们斤斤计较,计算着自己的得失,在爱情里面也是如此。就像夏洛特和柯林斯建立在利益上面的爱情和婚姻,只不过是两人在一起刚好满足了对方的诉求,利用婚姻实现了彼此需求的最大化。这样的婚姻没有爱情作为基石,连婚后消耗的本钱也没有,仅仅就是做个搭伙吃饭、同床异梦的伴侣。更荒谬的是莉迪亚与威科姆的爱情和婚姻,在我看来就像是两个完全不适合结婚的人服从于一时的激情犯下的错误。他们所谓的爱情来得快,去的也快,婚姻最后成了勉强维持的空壳。
而伊丽莎白和达西他们拥有真正的爱情,连带着婚姻也是美满的结局。因为,真正的爱情来的时机奇妙,进度缓慢又突然爆发。就如同主人公他们曾经一见不钟情,又在不断接触下倏地峰回路转,发现早已对彼此情根深种。简·奥斯丁的故事就像修炼爱情一般,让主人公在曲折中不断成长成为最好的自己。从来不觉得绝对完美的人会存在,如果真的存在,那么他将看不上任何一个人去和他在一起。而不完美的人才需要成长,不完美的人会和不完美的另一个人在一起,然后填补对方的缺憾,把彼此变得更好。我一直认为世界上的情人本没有天生一对,爱情不是一开始就会是命中注定。不过都是彼此契合度很高,又在后期不断磨圆棱角,直至两人彻底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才能真正地在一起。开启爱情的两个人只有不断了解,又不断理解,才有机会走向婚姻。
就像我上面所说,纵使年龄再增长,没有真正爱过的人,他是无法完全成熟,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达西和伊丽莎白对于双方初次印象来自于他们自身的不成熟,自以为是认为弄懂了爱情的意义,对人有自己正确而独到的认识。那故事的一切,包括曲折的傲慢与偏见,只不过是他们还没成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人,他们还未真正感受过真正的爱情。故事起源于伊丽莎白和达西他们命运的相遇,但这份爱情过于青涩,纵使他们内心充满着热忱的恋心,却一叶障目出了错,那蓬勃的生机一股脑泛滥。
而爱情是无法被拒绝到来的,就像达西文中开头那般冷漠无欲、不可一世,伊丽莎白那般与世无争、没有兴趣,也同样陷入爱情的泥潭无法自拔。乍一看伊丽莎白和达西有千般不同,可其实仔细看来他们又是那样相似。
达西的傲慢并不难理解,从小接受高等教育拥有着尊贵身份,达西的傲慢自然不是一种刻意的浮夸,那是刻入骨子的傲气。而实际上的他又是一个有着独立的人格的人,纵使沐浴着家族的荣光,但深入内心世界又是那样与世俗不同,实际为人真诚,所以就算伊丽莎白不断冲撞达西的生活却又偏偏愈发吸引着他。实际故事后面,伊丽莎白在最初讨厌傲慢的达西,同时又不断了解中对达西不断散发的优秀而闪耀品质难以自拔。
作为女主角的伊丽莎白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同样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价值观,这使得她如此与众不同、优雅迷人。她始终保持着真诚去面对自己的内心,直率地去表达自己的见解,努力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爱情。这样的伊丽莎白是动人而真实的,其实作为乡下孩子的她其实也并没有没有经历太多世事,但面对着世俗的母亲,她也不同意那追求利益的婚姻观念,有着自己的想法。
最打动我的是他们彼此的对话的两个关键时刻,在故事发展到了后期,达西那高傲冷淡的样子下面藏住的是日益难以掩埋的跳动的心。还带自我的达西忍不住在雨下的亭子对伊丽莎白恳切的表白心迹,而惨遭拒绝的脆弱。达西在他第一次轻轻撕开自己外壳一角,第一次去坦白倾诉自己的真情实感,他却收到了伊丽莎白无情偏见的话语打击。看到这里我的心变得湿热,害怕故事怎么再转折变化。其实,这里的伊丽莎白早已不在置身事外,她也是身陷对达西的在意中不自知的人,就是太在意却说起违心的话。受不了那个故事结尾叙写的清晨,达西放下以往所有傲慢在清晨雾气尚未散去的时刻,再次向伊丽莎白表白。那一刻他之前所有的傲慢都消失殆净了,只记得达西无比真诚而小心翼翼请求道:“请你老实告诉我,你的心情是否还和四月里一样。我的心愿和情感依然如旧,只要你说一句话,我便再也不提起这件事。如果,你的感觉有所改变的话,我想告诉你,你把我的躯体和灵魂都占据了,我爱你。”那时的达西给了伊丽莎白自己最真实的东西,那就是终于完全将自己的那颗真心毫无保留捧到跟前。这比给予伊丽莎白别的一切物质的东西来得更加让人心颤,因为这样伊丽莎白只有两个选择,爱他,或者伤害他。伊丽莎白达西一同散步,在晨曦中对望,直到最后双方都坦诚自己最真实的心境,我便知道这是真正的美好的爱情了。
同时,我明白爱情属于两个人,而婚姻从来都是两个家庭的东西。这也是这本书中最童话的部分,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用一整本书,叙述了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最重要的是还拥有着那么幸福的结局。作为普通家庭的伊丽莎白最后却嫁给了家境富裕的达西,反观无数爱情悲剧产生在家庭的阻挠,如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死在家族纷争中。我明白其中的不现实,也懂得这幻想一般的情节,但它不是如我从前一般认知的一无是处。
在这个纷乱的世界中,仍旧要相信爱情和期待爱情,不要因为一点感情挫折而对世界绝望。众多青年们还需要拥有对美好的祈盼,这样的积极不是因为天真,也不是单纯。只是因为我们仍然存在的相信我们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无论男女需要拥有一份关于爱人的勇气、真挚的感情、丰富的灵魂,做那世间最独一无二、最美好、最值得爱的人。剩下的就是把结局交给时间和命运,也许某一个时刻等到相和的人来了,开启属于两个人的故事。爱情使那个最傲慢的人变成了最卑微的人,使得最理性的人变成了最感性的人。有很多人说过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是我们又必须承认婚姻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产物,同时大多爱情最后走向的理想结局就是婚姻。
脱离青春期之后,我再没有幻想过我可以拥有书中童话般的爱情故事,但是《傲慢与偏见》巩固了我的希望,起码让我期待世界上仍有真情存在、美满婚姻也存在。这个故事直到这里的意义,这样的程度的美好给我就足够多了。最后的我却只能感谢简奥斯丁,能有如此美梦送临到我这样平凡而无趣的普通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