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带古镇的小巷子
去的时候是个雨天。
但是雨水并没有阻挡游人观览游玩的脚步。古镇入口的大门是一个牌坊模样的巨大石碑,从下面穿过时,被挤在人群中,一拨接一拨地涌进来。
进到洛带古镇的大街上,地面是由暗红色的砖瓦,整整齐齐地,被拼整出来的。这地面是刚被铺好的,因此平平整整的,加上被雨水冲刷着,路面光滑得像块玻璃,有些反光。大路的旁边,有从古镇尽头流下来的闪着油光的水流缓缓地向同样被暗红色的砖瓦砌成的小沟里淌去。除了一条水沟,还有被各种精致的形状各异的花瓶固定在路的两边的矮松,翠竹和莲棠。
路的两边林立着近些年刚新修的古楼。新修的古楼由青灰色的砖砌成,屋顶是用精细雕过的瓦盖着的,上面还有漂亮的霓虹灯点缀着,再加上精致的屋脊,这样的古楼丢去了原来的破败灰暗的阴影,迎来了它的新生。
往大街上走,人来人往,游人迈着轻慢的脚步,手中的相机和手机不停地闪烁着。街上人的喧闹声和节奏紊乱的流行音乐声,同时夹杂着难闻的臭豆腐的味道以及各种不知名的味道和声音向我迎面扑来。道路两边的古楼成为了商家营销的门面。这些店铺中有摆着五颜六色水果的冰淇淋店,有冒着团团油烟的烤串店,有灯光暖黄的蛋糕店和挂着醒目招牌的快餐店......每个店里货物琳琅,让人眼花缭乱。店员们站在门口戴着小型扩音器,他们双手叉腰,身体微向前倾,放开嗓子朝路边的游客吆喝:“快来,快来,降价了啊,快来看看。”说时还不忘用手向在门口徘徊的游客揽进店铺里。
拐进一条幽深的巷子。
巷子里没有什么人,出奇的静,仿佛与门外的大街处在不同的时空,一道窄门竟将门外的喧闹的世界完全隔绝开来。
巷子也不长,大约只有十几米,地面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凹凸不平,生出许多坑洼,由于下雨坑里积满了水;巷子的房屋也不高,只够人进出的高度。这些房屋没有被修整过的痕迹,依然保持着它原本的样子,墙角的杂草随遇恣肆地长着,有些水泥墙面已经破碎脱落,有的屋顶的瓦片也变得有些破碎。雨天,雨水沿着破碎的瓦片滑向屋檐,然后朝着碧色的青苔滑落。空气中飘散着清淡的泥土与小巷古屋混合的味道。
虽然房屋破旧,但这些屋子却并不闲着,它们多半是字画店和古玩店。有些店挂着自己雅称,如“博雅斋”;有的店没有招牌,店门就那样大敞开着。店里没有什么富丽耀眼的装潢,唯一的装饰就是店里的那些并不多的字画和陶瓷器。这些字画虽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但却能够看出作者的功底和对文字的赏玩,有的古玩店里摆放的多半是些瓷器,有些瓷器已经有了明显的裂痕,有的完全已经是碎片了。
又来到一条狭长的巷子。
巷口有一瘦削老人摇坐在一架破旧的太师椅上,闭目沉思。这条巷子同那条巷子一样,年久失修的房屋,低低矮矮,墙体脱落,瓦隙中不时渗出些雨水来。同样年久失修的地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积满了雨水。
走向巷子深处,却见一歪脖子树,树叶荫盖,参差披拂。雨水打在密集的树叶上,沙沙作响。隐隐约约地,闻见一阵悠扬的埙声从巷子的深处飘出。往巷子的深处走,竟有一家乐器店坐落在小巷尽头的角落,店中只有老板一人坐在椅子上,合着双目,双手捧着埙,嘴角微微发力,沉醉在这样一个静谧而祥和的世界。我不敢再往前,怕会惊扰了这岁月静好的世界。
这些狭窄的巷子显然没有收到这个时代“礼遇”,并且它正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渐渐地被游人们忘记。
再次回到大街上的我,心里无法容下这条嘈杂的街道带来的繁华。在这条已被全然商业化的街道上,除了喧闹和嘈杂,我什么也看不见。然而,当置身于那一条条幽深狭窄的小巷子时,我能感受到的是生活的闲散与自在。
于是我急速地迈开脚步渴望冲破这些喧闹的声音,拥挤的人群,混杂的气味。我渴望去追寻独属于小巷子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