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公
学习了一学期的公共事业管理感觉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收获了很多。针对于教育这一时期我在这门课程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在每年我们国家都在进行着高考,层层青少年通过高考这一大关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认识字开始所谓的小学,初中,高中就是在为着高考这一大关做努力。人们都说高考是公平的,可是我们的教育真的是公平的吗?现如今,我们的社会其实还是有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很清晰很容易的看到无论是城乡教育之间还是个人家庭原因之间我们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是层出不穷的。而其中的现象和原因又有些什么呢?
首先我能想到的是教育在城乡之间的差异。我们所知道的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肯定是有很大差异的,而经济的差异带动了很大程度上的教育上的差异。在农村,因为金钱的不足,有些偏远的地方有可能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又有什么其他额外的资源分配给教育呢?金钱是物质上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的一个物质原因,父母的意识观念则是导致城乡教育不公的精神原因。由于在农村,大多数的家长自身所接触到的知识就有限,而有限的知识则导致其见识和格局的局限性,在他们的观念里教育知识文化根本就有可能不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和考虑范围里面。客观的讲,改革开放以前,城乡教育条件的差别不像现在这么明显,除了全国城乡整体教育条件较差以外,农村集体经济对于农村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从我们周围的现象可以看到在我们父母那一代很多知识分子都是从农村里面出来的,在当时的年代很多现在的城里人都是靠着在农村的原生家庭里面艰苦奋斗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瓦解,尤其是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缺位,导致农村教育,尤其是乡下的农村小学教育状况日益恶化。所以,今天的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公其实是日渐加重的现象。
既然说到城乡之间的差异那么可以看出目前的状况是农村的教育很薄弱,可以看到不好的现象。现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教育硬件条件较差、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因为没有技术和资金的局限性导致的教学设备老化。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也是让我觉得有点讽刺的是大中城市的初等及中等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无论是教学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都可以看到是跟我们农村的教学条件有很大的差别的。我今年暑假有去家乡的乡镇那边去支教。说实话,那些孩子的教学条件跟我在城市里面所能得到的教学条件是有很大差别的。因为教师的空间的限制性的原因,教室内桌挨桌、人挨人,非常拥挤。同时他们的任课教师平均年龄也比较大,几乎没有年轻老师我们知道年轻的老师代表的是新鲜的血液是新的观念是不同的创新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和接近时代的三观。虽然在我的家乡那边我们县城里面当初我读初中的时候也会有拥挤的情况但是人数也不过是60人而这边的现象是一个班尽然出现了80多个人。要知道这种80多人的小学班级,在城市小学中还是很难想象的。而农村还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老师自身的素养和专业性的不足的原因。因为地理条件和薪资待遇的限制,很多优秀的自身专业素养高的人都不愿意在农村里面工作。即使现在出现了很多来支教的高等学历的大学生来当志愿者,但是其对于庞大的农村学生来说却是杯水车薪的拯救性。城乡之间的这种教育的差异也是可以体现在区域上的差异,我们所关注的不仅是小学初中我们所看到的初等教育,而我们同样也应该关注的是大学这种高等的教育。而我个人觉得,高等教育所有的差异更是比初等教育更严重一些。高等教育的区域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高校分布、投入、入学率和录取率等方面。在经济发达地区不仅集中了大部分的“985大学”和“211大学”等重点大学,而且非重点高校的数量也不少。据统计,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校数占全国高校总数的47.8%,而西部欠发达地区仅拥有全国高校的18.9%。与之相对应的,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由于其地域的优势,所拥有的高校录取率和入学率远远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远远大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掠夺,导致最优质的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管理等高等教育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的重点高校流动和集中,从而无形中拉大了高校之间的差距,扩大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
除了城乡之间这种地域上的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我还想谈论的是个人之间受到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我所能表达的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违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偏离教育促进受教育者适应未来生活的教育目的,漠视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和独立人格,而导致我们的学习不能受到公平的待遇和资源。即使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有了明显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教育的整体提升,但是很讽刺的是我国的经济GDP排名全世界第二,然而我国的教育却是未能到达世界的平均水平。其实从目前的现象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学校的设立,重点班的举办,以及近几年“高价生”现象的出现。就是因为出现了这些这些现象加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不公平,导致个人之间所能受到的教育资源不公平从而影响到了个人的身心教育的发展,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和谐,使同样的学生不能受到相同的教育。而同时,我们社会上还有一些问题就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公平观念薄弱,对教育公平性认识模糊,而则也是为什么会导致如今这一不好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人学机会和教育资源的占用方面,认为每个学生只要有相同的入学机会,占有相同的教育资源,便会受到同等的教育。这实际上是对教学这一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深入的认识,忽视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制约教育公平实现的一系列复杂的主观因素,由此导致了人们对课堂教学不公平的漠视。而由于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学校是存在于社会中的组织,班级是学校组织中的基本单位,学校的社会因素与社会功能及教育功能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在班级中。课堂与外部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外部社会的因素必然会以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施加或发生影响。教师处在亲情、朋友、经济、利益等种种关系包围之中。有些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在班级中有更多的发展机会,给教师送礼或行贿,使师生交往出现功利性和商业性倾向,造成教育行为的不公平。
而对于我们如今教育出现如此不公的现象,我们又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对策竭力去改变呢?全面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应该切实加强师资培训,尤其是师德教育,以现代教育改革精神,帮助教师形成新的职业理念,树立民主、公平的职业道德观,理解、尊重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提高教师的基本的施教技能,更要帮助老师更新和充实心理学知识、法律知识、教育学知识。要知道我们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漫长和艰难的过程,这需要我们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充满耐心地完成这一宏伟目标。教育最大程度的完善,主要是需要我们不仅是在经济的提高还是需要在文化水平的提高。文化水平的提高能提高人们对于知识汲取的重视程度,一代代地提高父母的这种意识从而能从根本上增强我们对于教育的投入,从根本上去最大解决教育不公平的这一问题。这是在个人的途径上去解决这一问题,而政府也应该参与在这种事情上的解决上来。我们的政府应该在教育的问题上肩负起重大角色的责任。政府应该加强对于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只有在经济上给予支持,我们的教育资源才能更好的完善才能更好地公平的分配,即使是在农村这种经济落后的地区也能更有机会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从而大大地降低城乡之间教育不公平的现象。而我们政府也应该作为一个权力机构实施其重大的机能,通过政治制度的调制,建立健全的教育机制。不仅是我需要重视,更是需要我们大家中国人共同地认识到教育的不公平会相应地带来很多问题,人们的文化素养的差距从而更是带来经济发展的不同。因为我们经济发展是需要我们大脑的思考,我们思维的活跃,需要我们的不断创新和不断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