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一个公认的才女,一个富有才气的女孩。很多高中生喜欢看她的是积累她的文字当作素材,我读完这本书也很惊讶与她深厚的文字功底。这本书其实是收集了她的很多小的文章相当于散文这种,而我更欣赏的是她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不曾沧桑却也少年不再,选择《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来读,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想看看这位与我同龄的作者妙笔之下生出的究竟是怎样的花。
在书中蒋方舟所说青春这个大园子,有点美丽,有点诱惑,有点危险,就是没有用。但若是全拔了无用的劳什子,改种饱腹的卷心菜,再美好的园子也会变成蔬菜园子,未免也太可惜了。在她所认为的青春中,比较各个年代的青春最有意思的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是没有什么共同记忆的。50年代有激情岁月,60年代有饥荒动乱,70年代有上山下乡,80年代有思想激荡…….到新千年,试图去提炼一代人的共同情感,却发现青春只是散落凌乱的各人记忆。
提到母爱我想我们基本上都是用“伟大”,“无私”这样的词,提到童年总是用“无忧无虑”“金色”这样的修饰,完全没有犹豫。但是蒋方舟确实是一个别具一格有着不同想法的一个人。从她的文字中,我觉得她是一个特别有自己想法和思想的人。她所说,当一个人产生羞耻感的时候,他的青春便结束了,中年开始了吧。
作为一名和作者的同龄人,她的文字深深地唤起了我的共鸣。在这本书中写了很多我们身边的事,揭示出的是我们忽略的而又真真切切的事实。书中,作者与读者分享了她对成功和失败的认识,语言犀利却又让人感叹这不就是我们自己的评价标准吗?作者在大学之前被誉为小天才,但在大学期间她却没有出版过一本书,面对出版社的各种诱惑,作者曾经说,她不想为了骗钱而随便出书。面对固有的成败评价标准,作者坚持自己心中的净土才是最青春最好的回馈。《出师表》中曾有“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矣!”面对诱惑,我们能否也做到志存高远?面对诱惑,我们能否也做到心如止水呢?
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位孩子,他的每次跳跃欢呼都是我们倍感自己童心不已的证明,他的每次哭泣沉默都是我们深知自己老来将至的预见。”什么是沧桑?是经历磨练之后拥有的强大心态、还是面对诱惑时的心如止水?在这个年龄,我没有太多资格谈论沧桑,因为我不曾历经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