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
——生命的渴望,信念的力量
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场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而赢得的。但,这次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这或许就是对敦刻尔克大撤退意义的最好诠释了。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诺兰把陆空三条时间线交揉在一起—陆地上的大兵们在漫长的一周里苦苦求生,大海里平民响应号召在一天内驾着民用船前来接大兵们回家,天空中与德军轰炸机周旋的英军战斗机飞行员只能带一小时的油。电影没有过多的台词,用接近于默片的方式,用不同刻度的时间线,创造出紧迫和压抑的效果,士兵们高度压迫焦虑的心情被刻画的栩栩如生。
泥泞的沙滩,昏暗的天空,惊恐的士兵,上一秒士兵们刚刚在大船中找到安身之所,下一秒就被敌人的炮火攻击,沉浸在无尽的海水中,拼命寻找着生存的空间。在一个个士兵的眼神中,透露着对生的渴望,他们穿着破旧的军装,脸上带着被轰炸过的炮灰,有的身上缠着已经快被染红的有点发黑的绷带,他们生活在惊慌和恐惧中,生命随时会受到威胁。他们陌生、甚至有的互不相识,彼此之间也没有太多的对话,然而一个信念把他们团结在一起——家园。当一艘艘民船从远方驶来,副职问上校:“那是什么?”上校微笑着回答:“home!”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在那种窘迫的环境下,士兵们面对的除了无边的等待,只有时而袭来的空中战机,然而他们依旧爱着他们的祖国,渴望着生存,始终相信祖国的舰艇会来接他们回家。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生命之光的含义——绝望中的一丝希望,一丝生的希望。
我一直相信人性本善,即使在冷酷无情的战争中,也一定有人性善良温泉的一面。这部电影里没有敌我双方相互交战的血腥场面,没有丘吉尔,也没有希特勒,诺兰从一种特殊的角度,聚焦战争个体存亡,更好的显示人性。英国平民道森一直在用他那艘小船营救海上的士兵;即使当海上的士兵无意间杀死了乔治,船长也用善意的谎言告诉他,乔治很好不要担心……影片末尾:当逃离敦刻尔克的士兵担心会被百姓们唾弃的时候,站台上响起的掌声,递上的啤酒水果,让士兵们他们还活着就是让百姓骄傲的事情。不错的,他们为祖国英勇奋战过,也有很多为祖国献出了生命,即使这一次失败了,但他们依旧属于祖国,是祖国人民的骄傲。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历史上二战中的一个传奇,他虽然不是一次战争的胜利,却挽救了很多生命。当看到一个个求生的人拼命的想活,像惊弓之鸟一次次被抛弃,又一次次的燃起希望,我开始在心中默默祈祷,人类之间残酷的战争一定不要重演!
希望世界人民可以和平相处,人们可以珍爱生命,铭记人性中温情善良的部分,把世界变成一个和谐的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