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来潮的促使下我又看了一次《窈窕淑女》,这部经典之作是女神奥黛丽·赫本演艺生涯中最后一部优秀影片。令我印象深刻的除了赫本那无懈可击的美,还有电影的情节。
本剧主要讲述了一名买花女成长为窈窕淑女,收获了爱情更收获了尊重。该片虽然未过多的体现萧伯纳的原著中对上层社会满满的讽刺意味,但在电影结束后我最深的感触还是是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
在影片中绅士与贵妇们在观看赛马的时候丝毫不为所动,只会不痛不痒地说一些恭维的话;他们虽然在舞会上披华服迈着优雅完美的舞步,但是没人能够真正走进他们的心;伊莱沙刚到教授家里时“野蛮”哭声虽不堪入耳但却让人们感到真实痛快,而当她真正成为上层社会的淑女后,她隐忍了哭声,把不得体的表情埋在沙发里。在这个上层社会的圈子里大家都把自己的情绪扔掉,而将社会得体的优雅包袱时刻抱在身前……
至于伊莱沙和希金斯教授的感情,同样,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与束缚成了阻碍。伊莱沙卑微的出身和希金斯教授作为语言学家职业的人物背景,就好像某节目的城市与农村少年互换生活,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城市的幸福生活就好像一个如履薄冰而又富丽堂皇的梦,美好的生活只是昙花一现,然而这梦一旦结束,农村的孩子更多的是失望与无奈,但是对城市的主人公更多的就像是一次生活的体验而已。伊莱沙内心觉得自己本来就是因为一个赌注而被希金斯教授所暂时收留与培养,对于希金斯教授而言伊莱沙更像是他的作品。伊莱沙的不自信与心虚让她注定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窈窕淑女,所以面对希金斯教授的告白她不知所措,满怀猜测,更是撒谎爱让别人,尽管她已经不自主的深深爱上了希金斯教授。他们之间的差距是他们鸿沟,伊莱沙觉得希金斯喜欢的是窈窕淑女的那个自己,而自己无论怎样也学不来窈窕淑女的生活方式。而她不知道希金斯真正喜欢的就是原本的她,所以影片最后伊莱沙在知道希金斯的真实想法后回到了他身边。
当时的上层社会每个人彼此都优雅和睦着却始终有着隔阂。而伊莱沙只是一个下层社会的卖花女,她的言行举止粗鄙,有着锱铢必较的小民心态,她只是一个因一句戏言一般的赌约在落魄时敢去敲开教授门去争取机会的穷人,她可以为了卖花去死皮赖脸求人买花。但是她自爱(在女仆帮她洗澡时大叫:“我是一个正经人”)、勇敢与进取(她可以独自争取机会)、执着与乐观(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做着看似毫无希望的练习),这样的伊莱沙与上层社会的人完全截然不同,最后却赢得了希金斯教授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