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国学大师。而他的作品《人间词话》亦是久负盛名。
王国维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对词这一文体有着特别的喜爱,自称“比年以来,君颇以词自娱”,热衷于填词。他生活的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势力、学术思潮、人生理念大冲突、大裂变、大融合的时代。
王国维早年间追求新学,受到了西方哲学很大的影响,比如尼采、康德等人的理论都对王国维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他主要还是受叔本华悲观主义唯意识论哲学的影响,这对他后来成功的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人间词话》里,王国维博采德国古典美学的长处,如叔本华的审美直观理论、席勒的美育思想以及康德审美意象理论并将它们化为自己的美学体系,从而提出“境界说”。在词学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崇高地位。
其次对于《人间词话》这本书,我觉得首先要了解“词话”的含义。其实一开始我是不懂为什么这本书要叫《人间词话》的,后来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才知道所谓“词话”指的是一种文学评论,即评论词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给《人间词话》这本书一个准确的定位了:一本文学批评著作和词学理论著作。不用说,《人间词话》作为研究宋代诗词的权威著作,以当下的眼光来看,算得上是经典了。《人间词话》作为王国维的词学理论代表著作是具有很强烈的个人特色的。笔者在初次阅读《人间词话》时对其中洋洋洒洒的评论并不能看懂多少,只觉得选的诗词都很不错。后来又重读过数次,便能开始看懂一些浅显的评论了,觉得王国维是真能懂诗词之妙也。能把我们心中那种想说的却又不知该如何表达出来的感觉写了出来。
《人间词话》厉害在什么地方呢?笔者有以下两个观点。一是融入了西方的美学理论,提出了境界说。王国维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家,他主张“学无中西”,打破中西方文化的隔阂,并兼容二者之长是他毕生著书立说的基本立场。因此他能用西方的美学理论并结合中国传统的“词话”形式来分析中国古代的诗词之美,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即使在今天,对我们的学术研究也是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的。王国维成功的将这二者结合归纳为了自己独特的境界说。对于“境界”二字该如何解读,至今学界也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笔者所理解的“境界”是一种对情景的独特描写。所谓独特,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要会遣词造句。要成“境界”首先就要有令人生情的景,然后词人在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二者结合就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了。例如《人间词话》开篇就提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并用欧阳修的《蝶恋花》说明:“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样的景便能给词人带来独特而的情,所以就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正是这二者构成了“境界”。这是笔者个人的看法和理解,当然这只是鉴于读书报告的格式而做的个人理解的概述,实际上王国维对境界是划分得相当仔细的。例如有造境、写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等等。以笔者目前的水平,确实无力全面的分析。《人间词话》第二个厉害的地方就是细致到位的鉴赏。他对于各个词人的评价是相当准确的。可以说很好的抓住了词人最突出的特点,对我们今天了解某个词人给出了很好的方向性指导。例如他对李后主的两个评价说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富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是一针见血。笔者以为这是《人间词话》厉害的两个地方。
总的来说,《人间词话》是中国传统诗学领域的一部总结性的著作,也可以说是一部终结性的著作;因为,这本著作探索了中国美学向前发展的新的途径。对今天的学术研究也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学界对《人间词话》的研究热情才能历时百年而不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