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傲骨李太白
“小孩子喜欢李白,可能只是单纯的喜欢他的诗歌。成年人喜欢李白,必定是在他身上看到了年少轻狂时的自己。”从小学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高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的“长相思,在长安”谁没看过?他的“我寄愁心与明月”谁没背过?他的“举杯消愁愁更愁”谁没体会过?三岁小孩都举这唐诗三百首背着李白的诗。我想李白应该是贯穿我们学习的一位诗人了吧。
7月12日,首批四川历史名人名单正式公布,李白的名字映入眼帘,我了然,李太白,人称诗仙,天才中的天才,就是放到整个中国历史文化,它的成就也算是举足轻重的了。
李太白,生于大唐盛世之中,“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对他才华的讴歌,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将一种自信和自傲书写的淋漓尽致,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从不曾低头,也不与世俗相拥,因为直立身子向上走,看到的都是湛蓝的天空,所以他心胸豪迈,歌声辽阔。他的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古体诗的乐府歌行和近体诗的绝句中,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的想象,时而气势浩瀚,变幻莫测,时而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有句话说得好:“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李白的伟大如天地,身处其中而不知。他的友情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他的行侠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他的壮志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的闲情是“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他的文字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的信心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的淡泊是“安能垂眉折腰是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们说,人类的一切情感,他都写过。人类的心灵所能到达的最邈远的地方,他都到过。
李白的诗歌成就,活着的时候就立刻得到了当时世人的广泛认同,与他齐名“李杜”的杜甫,写过《赠李白》《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足以见得他们交情之深,唐文宗也下诏将“李白的歌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定为大唐三绝。
而我对李白深深喜欢上,是读了他的《将进酒》。从开始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是何等气势,眼界是何等开阔!紧接着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磅礴的空间感,到厚重的时间感,空间辽阔,时间沧桑,非大家不会写出这样的文字!一直到最后一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响亮,爆发,余音绕梁,好不痛快!
在现在,李白已经被写进了流行歌中,“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为什么非要选李白?大概是看到了他身上的天真浪漫,潇洒豪迈,蕴含着我们那无拘无束的青春吧。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而李白没有被称为老李?大概就是因为:杜甫未曾年轻,李白从未老去。
余光中先生评论他: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削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也是为什么他能成为历史文化名人的原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