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白居易与他的《长恨歌》

作者:csy
主要内容     

白居易与他的《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话早就被我们熟知了,现在常常用来形容恩爱的夫妻,而很少有人真正去了解这句话背后的故事,同时白居易对我们来说也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就在学背白居易的诗,同样真正深入了解白居易的又有几个人呢?我也是在这学期学习了白居易,读完了《长恨歌》,才开始对这句话以及白居易产生兴趣。

《长恨歌》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个部分中,诗人从介绍唐玄宗杨玉环到后来两人相识相恋相离,从浪漫缠绵的爱情生活到生离死别的悲惨结局。第二部分诗人讲述了杨玉环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后来唐玄宗对他的思念。在第三部分中,诗人讲述了唐玄宗寻找杨玉环的情节,并发出诗人自己的感慨。

我认为一篇好的作品是能潜移默化地将读者带入并且使读者感同身受的,在读白居易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时,我便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感情的起伏便是最好的证明。《长恨歌》通篇以“恨”字贯穿,除了杨贵妃恨唐玄宗的绝情,世人遗憾唐玄宗晚年的荒淫误国,还有后人对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的惋惜以及对杨贵妃的同情。开篇“汉皇重色思倾国”为他们的悲剧结尾埋下了伏笔,而真正悲剧的开始是安史之乱中众臣对杨贵妃的不满。唐玄宗迫于重压,无奈之下,虽对杨贵妃宠爱有加,但是作为一国之君肩上又有重担,再加上舆论的指责,“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唐玄宗不得不将爱妃赐死,保全自己也保全国家。既未掌权又未杀人,杨贵妃的死在我看来是在替唐玄宗的无能背锅,自然人们会对杨贵妃产生同情怜悯之情。

除此之外,当今对《长恨歌》争议最多的是这是一篇爱情说还是一篇讽喻说。从当时白居易生活的背景以及白居易的写诗风格来看,《长恨歌》无疑是讽喻说,但就旁观者或者后人来读,爱情的成分似乎更重,至少我是这样。我也不敢说自己多了解白居易多懂得《长恨歌》,读完了这首诗我认为二者兼有,叙事与抒情并重,歌颂与批判兼有。

都说诗人写诗是为了抒发感情排泄情绪,以诗歌映衬自己的内心,就跟现在我们发微博,发朋友圈是一个道理吧。人们看到的《长恨歌》仅仅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我认为白居易也是通过《长恨歌》来排遣自己心中的情感。由此,我便联想到了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故事。湘灵是白居易的青梅竹马,因为家庭门户的缘故被迫分开,但是白居易对于湘灵的爱慕却不曾减少,《邻女》《寄湘灵》《长相思》......都是白居易为湘灵所写的诗。两个人这般地情投意合,却还是敌不过那是的封建思想,还是有情人终不成,“恨”在这时也是长久的遗憾吧。《长恨歌》又何尝不是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故事的写照呢?

其实唐玄宗与杨贵妃也好,白居易与湘灵也好,虽“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漫漫无绝期”,但我也愿天下有情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